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培養統一新生力量 慎防臺灣異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3-19 17:19:16  


 
            和平發展各說各話 

  過去,當中國大陸高舉統一大纛的時候,在林洋港院長及溫世仁董事長的囑托之下,筆者奉命擔任《兩案雙贏》雜志總編一職,當時就大聲呼籲,在兩岸統一之前,要先共同努力和平發展,如今和平發展成了北京對台政策主軸,筆者又要討論和平發展和和平統一之間的辯證關系。真的不是餘豈好辯哉,不得已也。 

  如今,兩岸都要和平發展,北京釋出極大善意,少談一中原則,不過度強調統一,但目標沒變;而馬英九的重點則是維持現狀的不統、不獨、不武;民進黨同樣主張兩岸和平發展,但其最後目標是和平分裂、台灣獨立。三者即使方法一樣,但目標仍南轅北轍。事情或許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單純。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機遇,強調的是正面因素,但反面困擾仍然存在,并在擴大之中。大陸學者證稱,台灣成為“獨立國家”的客觀現實幾乎已然完備,唯一的顧忌是大陸的武力威脅及國際的反對。年輕的台灣民衆對大陸越來越有疏離感,以前不願統一是對中國的政經落後反感,但如今即使中國在各方面多有改善、超前,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與我無關,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 

  馬英九有選舉的壓力,有時發言不當、過當,比如說194、195國(指世界主權國數目)就是個例子,各界或許可以不予計較,但台灣所謂統派媒體在報道兩岸新聞時,行文多稱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對於兩岸棒球比賽,大大的標題就是“台灣輸給中國”,硬生生地把“中國和台灣”擺在對立面,長期下來,當然會有積非成是的不良影響。一般民衆哪分得出,台灣是個“國家”的說法只是英文中的地理概念,除非台灣“獨立”成功,台灣始終不是個法理上的“主權國家”。“自立”和“獨立”是不同的概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