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真正的經濟復甦靠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0-08-12 07:37:12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訊/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依然具有複雜性,特別是美國 “無就業式增長”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為域外復甦帶來了變數。在此關鍵時刻,有專家強調應再次啟動大規模、一攬子的刺激性政策以確保經濟快速增長,但也有專家指出應繼續探索刺激性政策的退出方式以規避政策的負面後果。
    
   解放日報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系副主任高帆文章表示,討論刺激性經濟政策,關鍵是如何理解刺激性政策的實施條件和效應。就實施條件而言,政府作為政策實施主體在本質上是財富分配的機構,其實施經濟政策的頻度和規模嚴格依賴於政府的資源動員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資源動員能力主要是指財政收支能力。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總量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政府的財政收支能力和經濟調控能力已有了顯著增強,但考慮到財政-居民收入的分割關係以及財政支出層面的公平效率問題,則高頻度、大規模的刺激性政策很可能會遭遇條件弱化的挑戰。在經濟史上,很少有國家能夠通過連續的大規模刺激政策來實現經濟持續發展。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外部衝擊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審時度勢地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措施為經濟增長的快速反彈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任何刺激性政策均具有 “雙刃劍”效應,其在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帶來衍生後果,例如:擴張的財政政策往往會產生 “擠出”效應,而放鬆的貨幣政策則很可能為資產價格走高提供 “溫床”。正是綜合考慮到刺激性政策的多重後果,中國當前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增加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