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陳癸淼:中華民族愛和平 復興求大同

http://www.CRNTT.com   2011-02-03 00:11:47  


 
  四、包容心與融化力

  中華民族的包容性也是世上罕見的。最具排他性的莫過於宗教,所以在西方因宗教而引發的戰爭層出不窮,時到今日仍有宗教戰爭,但是中國對外來所有宗教均能予以接受與包容。雖然唐朝皇帝姓李,遵道家始祖李耳為太上老君,曾一度以道教為國教,而有三次佛教教難,但是規模不大,時間也短。基督教與回教是無法相容的,而在中國則能相安無事。

  中華民族當然以漢族為主體,但是與邊疆民族雖有衝突,最後多融為一體,外族的藝術文化也被吸收了。在中國種族岐視也很淡,不像歐美時至今日仍有很嚴重的種族歧視,殺異族時有所聞,也曾有大規模屠殺,印度至今仍有種族的區別與歧視,澳洲甚至長期採白澳政策。近代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是一旦革命成功,民國肇造就主張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唯物論、共產主義是西方產物,但是中國不但把它引進來,而且徹底地實施了。總之,外族及外族的宗教、文化、藝術、學術、思想、政治體制都能被中華民族所接受。

  中國人自古就有“天地萬物與我為一體”的思想,“四海之內皆兄弟”之豪情,“民胞物與”的同體心,就是這些哲學思想深植人心,才使得中華民族對外來的人與事物都能加以接受、包容,最後更融為一體了。最明顯的例子是把五胡、北朝、遼、金、蒙古人所建立的王朝都列入二十五史之列,當然清朝也是中國的正統朝代之一。

  五、大根器與大器晚成

  古人雲:“虛則容,容則大。”就中國思想史而言,儒家與道家是兩大原創思想主流。漢朝獨尊儒術,魏晉則道家當令。東漢末佛教東傳中土,與道家相契合,經過漫長的歲月的陶融而在唐朝創造了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佛教不但與道家相契,與儒家也有相通之處。東漢傳入的是小乘佛教,在中國並不興盛,直到大乘佛教傳入,與儒家在某些核心的理念與氣度相通而大行於中國。儒家主張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原本佛教認為斷絕善根的人叫“一闡提”是不能成佛的,而在中國佛教則認為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不只是人,萬物亦莫不有佛性,所以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之公案。儒家主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大乘佛教的菩薩道:“上求正道,下化眾生。不渡完眾生不成佛。”“自覺,覺他,圓覺。”在精神脈絡上是相通的。總之,大乘佛教與原創的儒、道可以相容,並進而經過幾百年的相融,終於造就了佛教的最高宗派襌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