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陳癸淼:中華民族愛和平 復興求大同

http://www.CRNTT.com   2011-02-03 00:11:47  


 
  三、歷史乾坤倒轉的戰略

  21世紀中國所面臨的情勢迥異於過去,我們必須瞭解過去,推知未來,才能以此為基礎,預為提出因應策略。

  中國北自中韓邊界,南至南海諸島,其海岸線之綿長;自黃海、渤海、東海至南海,其海域之廣袤;世界各國少有匹敵。然而歷史上最強大帝國蒙古王朝的軍隊,卻敗於日本,中日甲午之戰滿清海軍雖龐大,卻全軍覆沒。今日美國並沒有侵佔太多他國領土,但是擁有全世界由空中、水面、水下、兩棲所形成最強大的海軍。不但縱橫五大洋,而且其威脅性與影響力遍及五大洲,而中國所受的威脅尤大。總之,歷史中國重西北,輕東南,陸強而海弱,是陸權國,也是旱鴨子民族。雖有綿長的海岸,廣袤的海城,但是沒有使中國成為海上強國;大海反而成了現代中國的封鎖線。所以重視東南,先東南後西北,發展海權實為當務之急。因為發展經濟,拓展海權,防禦外敵,都應以東南為根據地。此外培養海洋精神尤為重要。

  21世紀“飛龍在天”時期,中國的戰略綱要應是:發展海權,此其一;聯俄,不但在經濟、國防上可以互補,在政治與外交可以相呼應,而且可以共構世界最巨大的戰略縱深,此其二;親歐、抑美以建立多極均衡之勢,此其三;孤日,以護衛亞洲,以免禍起蕭牆,此其四。

  日本是近代亞洲的禍首,戰時武力侵略,戰後經濟吸血,不像德國由衷的懺悔與賠償,日本迄未悔改、軍國主義遊魂不絕如縷。且其國土無戰略縱深,經不起幾個“彈”,故“孤之”,使其不能非為,即可。

  上海六國會議,形成區域組織,加上聯俄,大後方可以穩住。東北亞的兩韓,南亞的印、巴這兩個側翼,也應想盡辦法,使之形成區域組織,至少使之和平相處,則整個中國大陸來自陸地的威脅,可以大大地降到最低程度。剩下面海這一面可以分從兩方面來處理。

  南海諸群島,面積不大,但是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尤為重要,相關各國爭相佔領或宣示對之擁有主權,美國勢力亦介入,問題相當複雜。在策略上應採取“資源共同開發,利益共同分享”,以便把相關各國組織起來,以經濟利益分享,來模糊、化解外交與主權的糾葛,並達成政治合作,甚或統合。當然亦可以透過亞洲經濟體的建構以達成整合亞洲之效。

  在戰略上,剩下來最棘手的問題是台灣問題。兩岸的對峙本來只是國、共內戰的延伸。但是因為韓戰而使美國協防台灣。中蘇分裂,美國想到利用中國阻擋蘇聯,等到蘇聯分裂了,中國也強大起來了,美國就積極武裝台灣,航空母艦也偶爾會進入台灣海峽。其目地就是想利用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關島形成一條島鏈封鎖中國發展海上勢力。所以如何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是“飛龍在天”時期的重要戰略課題。這要靠兩岸政府與人民的智慧來解決,當然如何使美國放手,不插手台灣問題是中國政府戮力以赴的當前要務。未來如果兩岸能簽和平協議,互不動武,則美國就沒有理由軍售台灣。加以韓國在外交與國防已有相當的自主性,如此則島鍵就鬆散了。台灣也可以省下龐大軍費,移作經濟建設與社會福利之用。如此一來,中國的海上力量就可以直接進入太平洋了。兩岸最好跳脫統獨的意識型態,先由兩岸在經濟文化融合為一體,台灣不但要融入中國也要融入亞洲。等下一代人,時機成熟時兩岸就自然復合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