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校醫院:大學“毒瘤”

http://www.CRNTT.com   2011-12-13 11:10:32  


 
  ■ 校醫院沒錢沒人沒監管

  校醫院是計劃經濟時代“大家長式”包辦教育遺留,國家曾把大學生當幹部實行公費醫療

  高校校醫院,多是其所屬學校在建校初期根據當時學校現狀而設置的,由於政府包辦高等教育,大學校園除了教學和科研,還負責全校師生的吃住醫療,採取了大家長式,帶有鮮明計劃經濟印記的管理方式。隨著高校辦學體制的改革,高校後勤服務的社會化,許多高校相繼建立了後勤集團,高校醫院作為後勤的一個組成部分,目前尚未脫離其原有“事業性”特征,基本上還沿襲著原有計劃經濟的運行模式。作為非營利性機構,校醫院的創收形式少,無論是投資建設、人員工資還是設備資金基本都是由學校內部承擔。

  在過去,國家把大學生當幹部培養,大學生的醫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採取的也是公費醫療保障制度:政府承擔80%,是直接劃撥給學校的,剩下的20%,由學校和學生負擔,學校視自身經濟情況決定全額報銷或部分報銷。在這樣的制度下,學生去校醫院看病,一般只是開些常用藥,品種少的可憐,校醫院向學生收取一般為5%-20%的醫藥費。相對複雜的病症可以轉院,但轉院要經校醫院同意。這種制度直接導致了高校“低標準,全包式”的醫保弊端。

  公費醫療體系實為透支性醫療,南大每年自掏腰包支出近千萬元

  在大學生納入醫保體系之前,校醫院每年醫藥費用超支現象都非常嚴重。南大校醫院院長曾說,“公費醫療號稱高校頭上的‘三座大山’之一。除去國家的醫療撥款,學校每年都要支出800萬至1000萬(包括教職員工的公費醫療支出)。而這麼大一個學校,國家財政每年給學校的運轉經費才6000萬。”以國際關係學院為例,2010年該校支出醫療費是5684341.98元,收入醫療撥款3518383.98元,醫藥費超支2165958元,達61.3%之多。

  校醫院不屬公立醫院不受衛生部門監督,沒有歸口管理,“只要不違規衛生局無權干涉”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尚沒有出台一套高校醫院法規或規章制度,比如多大的高校要有多大的醫院、醫護人員的比例、科室的設立如何更加科學化、醫院應該具備哪些軟硬件設施等等問題,導致校醫院在設立和管理上無章可循。而由於校醫院不同於公立醫院,衛生部門在監管上也是缺乏話語權。去年南京市連續發生校醫院重大醫療事故,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許民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醫生不會基本的急救措施顯然說不過去,只要是醫學專業畢業學生都應該會。但校醫院與公立醫院不同,只要不違規,衛生局無權干涉。”因不直接隸屬衛生行政部門,校醫院的業務也缺乏應有的組織和指導,醫務人員的專業學習與進修主要在於個人的自覺性,沒有歸口管理。只要沒有太大的醫療事故問責,基本上可以獲得穩定的工作及升遷,醫療活動的質量和數量與薪資待遇聯繫也不大。

  校醫院人事經費由高校統一支配,缺乏競爭、旱澇保收逐漸成為校方親屬理想安置地

  長期以來,高校醫院由高校統管,依附高校而存在,僅僅履行師生醫療衛生保健等職能,完成其固有的醫療保健任務就行。校醫院的人事和經費,都由高校統一支配,醫院沒有引進人才的主動權。作為事業單位的附屬機構,校醫院缺乏競爭、旱澇保收。與此同時,診療項目的有限,也使得校醫院卸掉了捲入醫療糾紛的風險。因此,校醫院成了校內教職人員家屬的理想工作地。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很多學校,校醫院屬於邊緣部門,是學校裙帶關係較嚴重的地方,成了校方安置親屬的風水寶地。校醫多是校領導、博導、教授的家屬、親戚,醫護人員技術水平低,服務態度差,師生們都是敢怒不敢言。


  □ 結 語:校醫院屬於計劃經濟遺留,資金上捉襟見肘,又位於監管真空,且因為人事上無主導權而逐漸成為校方家屬安置地,高校醫療事故的頻發也因此而顯得不可避免。

  (來源:網易新聞《另一面》2011年12月9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