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張五岳:小心呵護避免和平發展格局生變

http://www.CRNTT.com   2012-05-24 00:08:37  


 
     未來四年兩岸共同目標:深化兩岸和平發展格局

  展望未來四年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眾所皆知影響兩岸關係發展因素甚多,不僅有外在國際與區域政經體系變遷的規範,特別是美日等國際因素的介入;更有兩岸雙方內在面臨政經社的變遷的高度制約,特別是各自民意趨向的日益增強;更有雙方互動磨合方式與實力的對比。因此,筆者認為鞏固並增進政治互信,優先民生議題協商、加強社會與文化交流以化解疑慮,共同建構並深化兩岸和平發展格局使其不再有生變的可能,應是未來四年兩岸共同戮力的目標。

  就鞏固與增進政治互信而言,從今年3月1日閉幕的中央對台工作會議,到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的談話,乃至王毅主任在兩岸關係研討會與〈求是〉所發表的重要主張,與胡錦濤總書記在〈吳胡會〉上所發表的對台政策談話,都可以清楚看出,北京對台政策係以鞏固與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為關鍵。在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既有基礎上,在增進政治互信上,則明確提出以逐步落實並體現兩岸同屬一中為判準。這個標準不僅是兩岸政治互動、相互定位的依據;也是兩岸在國際空間互動的前提要件;同時也是作為與開展兩岸經貿、文化、社會協商的最為重要基礎。

  面對北京在兩岸關係發展上以增進政治互信作為重要的判準,此一判準卻是台灣內部藍綠立場最為分歧與激化的關鍵議題。是以,吳伯雄榮譽主席在與胡錦濤會面時,提出以“一國兩區”的主張,可以說是希望以台灣的“憲法”與法律為本,一方面增進兩岸的政治互信互諒基礎,另一方面可以“求同存異”推進兩岸關係開展。過去四年兩岸在涉及政治議題上,係採取“擱置爭議”,並未處理與解決彼此爭議。未來四年,面對兩岸關係的互動,不論是經貿文化等議題的深化,或是可能涉及到兩岸的定位乃至國際空間等議題,有關兩岸定位的政治議題似乎難以迴避。因此,在兩岸政治歧見一時難以有效解決的困境上,如何“求同存異”殊值重要。所謂“求同”乃是指:依現行兩岸各自內部“憲法”與法律對於兩岸關係的規範,都係屬一個國家內部的特殊關係,而非“國與國”的國際關係。所謂“存異”乃是指:兩岸各自“憲法”與法律下對於“國家”的“國旗”、“國號”、“國歌”,與對於對方法律管轄下等內涵,仍然有著不同的表述。兩岸關係的發展,正是因為有著“求同”,才得以“存異”,面對政治歧見上的存異,雙方也應積極尋求未來可能的“化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