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東北失速看經濟增長版圖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15-07-22 07:28:37  


 
  從發展階段來看,東三省城鎮化率在50%~70%之間,屬於城鎮化的中後期。東北城鎮化水平高與老工業基地密切相關,這也使得東北的城鎮化質量並不高。東北國有企業比重高,在歷次的國企改制中,大量工人下崗,很多人生活較困難。

  東北三省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期已經過去,內生增長動力不強,再加上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各項要素開始流出。在所有要素中,用腳投票的勞動力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要素。近兩三年來,東北三省人口增速逐年放緩,吉林和遼寧每年僅增長1萬人,黑龍江人口在2014年已呈出負增長,減少2萬人。到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就業,成為許多東北人走出家門的主要去向,特別是新畢業的大學生及其他年輕人。這不僅是人口流失,更是人才流失。

  除了人口外流,東北還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人口問題。一是低生育率。2014年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出生率(某年每1000人對應的活產數)分別為6.49、6.62和6.86(黑龍江為2013年數據),大幅低於全國12.37的平均水平;遼寧、吉林、黑龍江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分別為0.26、0.4和0.78(黑龍江為2013年數據),大幅低於全國5.21的平均水平。

  二是老齡化。超低的出生率和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離開,使東北地區的人口結構出現了快速的老齡化趨勢。2013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是10.2%、9.6%和8.9%,在短短十年內分別上升1、2.2和2.1個百分點。遼寧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8.5%,吉林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16.56%,而全國平均水平為15.5%。更糟糕的是,氣候和飲食習慣還導致東北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全國最高,對老年人的健康形成很大威脅。

  總之,人口問題已成為制約東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人口的減少和勞動力的外流將會使得中小城市出現空城,房地產市場面臨危機,進而影響到地方政府債務的安全。東北一些老工業基地如齊齊哈爾市已經開始顯露出這樣的頽勢。

  理論上,孤立地探討一個地區的城鎮化進程意義不大。因為地區不同於國家,人口是自由遷徙的。所以,即便一個地區的城鎮化率已經較高,在本區域內部的城鄉結構轉化潛力不大,但由於其強大的輻射吸納能力仍可能形成“城鎮化率提升趨緩、外來勞動力快速增長”的格局。

  例如,2013年全國性特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城鎮化率分別高達86.3%和89.6%,但兩個城市近年來每年新增人口仍高達幾十萬。廣東省也是同樣的情況,近20年來每年人口新增超過50萬,2014年勞動人口占比76%,較十年前上升近10個百分點。從數據上看,這些全國性特大城市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高,但仍在吸引全國人口的流入,人口年齡結構在改善,人口紅利仍在釋放,城鎮化效應還在顯現。

  還有一些省份或城市,它們的魅力尚未獲得全國人民的青睞,但屬於周邊省份中的佼佼者,從而形成一塊區域性的高地,吸引周邊省份人口的流入。比如西部的某些地區,在東部產業結構升級後承接了東部原有產業,本省打工的勞動力開始回流。再加上本身城鎮化水平偏低,後備勞動力資源相對充足,由當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鎮高效率部門帶來的結構轉化效應還是很大,它們已經並將迸發出巨大的增長動能。

  從工業化進程來看,2010年,大西南地區的工業化進程仍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後半階段,在七大區域中居倒數第二位,僅略高於大西北地區。而同期,全國整體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前半階段,七大區域中已有四大區域進入工業化後期,包括東北三省。大西南地區是中國工業化進程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在承接東部產能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2014年,重慶、貴州GDP增長率分別高達10.8%和10.7%,分別是全國的狀元和榜眼;四川省GDP增長率8.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與大西南地區相比,東北三省不僅自身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高,更重要的是其周邊沒有更加落後的省份發揮著勞動力蓄水池的功能,使得東北三省的人口只出不進,人口紅利近乎衰竭。

  從東北失速看中國經濟增長版圖的變遷

  文章指出,東北經濟的失速有其外部動因,也有內部深層次的原因。從內部看,東北工業化和城鎮化起步較早,“兩化”所能帶來的增長紅利不斷衰減。由於東北產業結構決定了其順周期的特征,所以金融危機之後,在經濟刺激下,中國經濟強勢反彈,帶動東北經濟逆市上揚,暫時掩蓋了其增長紅利衰減的現實。隨著全國經濟在2012年逐漸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降溫,東北經濟的外部需求驟降,而內生增長動力不足以補上增長缺口,從而產生了全社會普遍關注的東北經濟“坍塌”現象。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高地將是一批全國性的一線城市和區域性的特大城市。全國性的增長高地主要指為數不多的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可以憑借歷史形成的優勢,長期享受外來優質人口流入帶來的人口紅利。地方性的增長高地則指自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相對滯後,周邊省份農村勞動力充裕,且已具有相對成熟的區域性大城市,如重慶、成都等西部重鎮,能夠享受本地農村人口的城鎮化和沿海務工人員的回流雙重人口紅利,從而成為地方性的增長高地。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窪地將是和東北一樣,產業結構單一偏重,易受全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且自身工業化、城鎮化潛力不大。近年來,隨著東北資源不斷減少,能源經濟帶開始西移,西部的能源地位逐漸抬升,煤炭、石油等資源同樣豐富的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等地開始崛起,但它們在不久的將來或將面臨東北現在的考驗。

  從東北失速看中國經濟增長版圖的變遷,可以肯定的是,今後一定時期,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區域分化仍將繼續。一部分地區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轉型升級比較順利,將進入穩定的中高速增長;一部分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人口紅利充沛,有可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一部分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已經較高,人口紅利短缺,轉型升級任務比較艱巨,將有可能進入低速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