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憲法”的一中性最值得關注

http://www.CRNTT.com   2016-05-13 00:09:24  


 
  這個能夠用於確認“九二共識”以及“一個中國”的事物,當然只能是兩岸各自體現“一中性”的法律。“文化的一中”儘管植根於兩岸文化的同源性和中華文化的巨大凝聚力、感召力,但“文化的一中”並不必然導致“政治的一中”。“民族的一中”正在面臨著“台灣國族”建構的挑戰,“台灣國族建立台灣國”的囈語已經開始消解“中華民族建立中華民國”。“政治的一中”雖構成“一中性”的內核,但“政治的一中”立基於政治團體和政治人物的決斷,可信度、穩定性和權威性不足。應該說,兩岸關係的歷史,就是各類型“一中”不斷“試錯”的歷史,“文化的一中”、“民族的一中”、“政治的一中”最終發展至“法理的一中”。“法理的一中”包容了“一中”的各種形態,為“文化一中”賦予權威性保障、為“民族一中”賦予法理光環、為“政治一中”提供剛性約束,已經解答“一個中國在哪裡”之問的唯一可行選項!

  兩岸的統一,如若植根於“法律的一中”,“九二共識”最終能夠成為兩岸的“憲法共識”,則憲法在全中國的歷史上首次扮演了“型塑國家”的重要角色。兩岸的統一,因而也是現代中國在民族、國家和憲法“三位一體”意義上被構造的過程。因此,兩岸復歸統一,不僅是兩岸結束政治對立的過程,也是兩岸塑造“法的共同體”的過程,而中國也將在兩岸“法的共同體”型塑的過程中完成真正意義的現代化。無疑,兩岸各自體現“一中”的法律將在其中扮演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怎麼用?

  蔡英文提出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已經廣為人知,成為蔡英文兩岸政策的一大說詞。對於蔡英文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論,政學各界人士已經對其進行了充分的解讀和批判,無須贅述。那麼,“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對於大陸方面而言,是否只是供批判的對象?是否毫無價值可言?理想的大陸對台政策應當是戰略與策略的結合,政治底線和政治定力的結合。既要在戰略層次建立起“一個中國”的政治底線,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總體方向,又必須根據台灣地區政治局勢變化,針對政治人物曖昧多變的言論和態度,保持足夠的政治定力,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從資源的角度看待政治人物的任何言論,因勢利導,挖掘資源的最大利用價值。因此,“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論雖然在根本上模糊應對“九二共識”,但未必沒有可資利用的價值,問題的關鍵是怎樣運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說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