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三大迷思 對兩岸關係傷害會很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5-17 00:08:04  


 
  就經濟而言,兩岸的實力差距逐步拉大反而較軍事更為明顯。在2005年,大陸的GDP約為2.25兆美元,台灣則是3700億美元,大陸是台灣的六倍;大陸產值最高的廣東省是2700億美元,離台灣還有明顯差距。在不到十年之後的2014年,大陸的GDP已提升超過10兆美元,台灣則是將近5300億美元,大陸已超過台灣約二十倍;大陸產值前五高的省份包括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等,都已凌駕在台灣之上。

  如果大陸只是經濟規模巨大還不可怕,關鍵是台灣與大陸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這些聯繫都可以轉換作為政治籌碼。台灣是外向型經濟體,貿易是台灣的經濟命脈。在2014年,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佔了將近四成的比重,比排名二、三、四的東南亞國協、美國、歐洲加起來都還多。大陸也是台灣最大的進口地,佔了18%。由此可見,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很高,並由大陸賺取了高額的貿易順差。

  另方面,大陸近期也在不斷推動產業升級,特別是電子業的成長迅速,“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將對台灣在世界(包括大陸)的市場份額構成正面的挑戰。台灣的電子業如何深化在大陸的佈局,並尋求兩岸產業合作,以期能搭上“紅色供應鏈”崛起的班車,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台灣廠商的當務之急,也是當初在陳水扁時期尚未出現的經濟挑戰。

  對大陸而言,兩岸之間聯繫緊密的貿易和產業,都可以作為牽制台灣當局政治走向的資源。當然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當年陳水扁時期大陸就可以如此操作。但現今大陸的經濟規模與當初已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在經濟體承受衝擊的能力,還是市場的購買力或是產業的技術能力都已大幅提昇。以往有所顧忌,不願貿然出手的牽制因素都已明顯減弱。

  在陳水扁時期,大陸因自我克制而沒有積極行動,但這不意味著未來在蔡英文時期,大陸就會消極而無所作為。一旦兩岸關係出現風吹草動,大陸在經濟上對台出手,台灣的景氣寒冬勢必降臨,並將付出慘重的社會、經濟代價。就算不動用武力,現今的大陸在面對台灣時也較以往有更多的牌可以打。如果不積極經營,未來蔡英文時期的兩岸關係當真壞不過陳水扁時期?除了缺乏政治聯繫,大陸不會對台灣的經濟、社會構成太大影響?這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迷思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