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三大迷思 對兩岸關係傷害會很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5-17 00:08:04  


 
  “服貿”、“貨貿”台灣說要就可以拿到?

  從今年二月台灣的立法部門開議以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工作就被各黨視為是重中之重,審查工作已如火如荼的展開。藉此作秀、搏知名度的有之;認真推動法案,想早日實質審查“兩岸服貿協議”、“兩岸貨貿協議”的亦有之;政策圈中甚至傳出,只要“貨貿”不要“服貿”的聲音。綜觀這一切政局紛擾,似乎都陷入了某種迷思:“服貿”和“貨貿”難道是大陸求著台灣,只等台灣點頭就可落實的嗎?

  大陸當初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框架下和馬當局談判“服貿”、“貨貿”相關協議,初衷是想放權讓利,惠及更多台灣的產業與人民。正因為如此,北京特意趕在中韓FTA談判完成前,先和台灣方面協商,想將更多的優惠提前放給台灣。豈料台灣先是出現了“太陽花學運”,打著“反中”的旗號煽動民粹;後來台灣內部又要求先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實質審查“服貿”、“貨貿”相關協議,更是直接打臉大陸的善意,讓北京有自討沒趣的無奈與氣憤。

  眼看台灣內部的政權交接在即,但“服貿”、“貨貿”相關協議仍前景不明。平心而論,台灣接受“服貿”、“貨貿”相關協議的黃金時機已過,不再是台灣說要就可以拿到的。未來蔡英文當局如不明確接受“九二共識”,就算通過了“監督條例”和“服貿”、“貨貿”相關協議,大陸很可能會以“重大情勢變遷”為由,直接撤銷相關協議。

  未來就算台灣要求重啟談判,大陸也很可能置之不理;或是雙方坐上了談判桌,但大陸不再放權讓利,而是公事公辦、爭鋒相對,最終根本就談不出結果。在兩岸欠缺共同政治基礎之下,“服貿”、“貨貿”只是政客欺哄人民與產業的偽議題,終究如水中撈月而徒勞無功。

  當然,對於“服貿”、“貨貿”相關協議,台灣島內始終有不同的聲音。也有學者和政策專家指出,相關協議對台灣未必有利,不要也罷。但從報章媒體很容易就可看到,產業界不斷發聲,積極敦促政府,希望能儘速通過相關協議。到底有利沒利,利害相關者更清楚,這一切似乎已有公論。台灣拿不到“服貿”、“貨貿”,對已疲軟的經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誤台”的帽子,屆時就將扣在動輒標榜“愛台灣”的綠營諸公頭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