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三大迷思 對兩岸關係傷害會很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5-17 00:08:04  


 
  “九二”、“兩岸”的字眼就代表充分善意?

  蔡英文在選前就提出“維持現狀”的主張,表示在兩岸關係中不會主動惹麻煩,更在赴美訪問時拋出“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說法,用迂迴的方式回應大陸的“一中”訴求。她也不像以往般排斥“九二”的字眼,甚至在許多公開場合與媒體專訪時會主動提及,更在“監督條例”的名稱上拍板使用“兩岸”一詞,以免其它更激進的“台獨”用語刺激大陸。綠營普遍認為,蔡英文的系列舉動已向大陸釋出足夠的善意,大陸不應再作得寸進尺的要求,同時也應拿出更多的善意回應。

  之所以將這樣的觀點稱為“迷思”,主要是由於這些看法都是出自綠營“想當然爾”的本位思考,並沒有充分顧及北京的立場,以致雙方難有交集。如果“換位思考”,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則大陸所認可的“九二共識”一詞,已是向台灣釋放的最大善意。大陸強調“一中”,台灣則接受“各表”,大陸在“九二共識”的內涵上始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台灣所表述的“一中”是“中華民國”。大陸要求台灣接受的只是作為代理的“九二共識”,而非直接的“一中原則”。

  藉由“九二共識”搭橋,大陸努力擴大兩岸的交集與共有的政治基礎。很難想像一個大國會願意在核心立場上做出讓步,還是不小的讓步,同意使用一個不帶有“一中”字樣的用語──“九二共識”作為雙方互動的基礎。對大陸而言,這既是對台灣的最大善意,同時也是退無可退的底線。

  藉由之前的“習馬會”,大陸已釋出明確的訊息,將建立以“規則”為本位的兩岸關係。北京對台灣當局的評價,取決於其是否接受“九二共識”,這也將是兩岸關係運作最重要的“規則”。在今年三月的大陸“兩會”期間,高層領導人逐一出面強調“九二共識”並對台喊話,大陸對此的重視可見一斑。

  如果從北京的立場觀察蔡英文的系列作為,相較以往,確實有所進步;但她始終不肯正面接受“九二共識”,仍然在不斷的迂迴、閃躲,不僅無法突破民、共互動的瓶頸,也遠不符合北京的期待,更稱不上是充分的善意。就如同學生參加考試,雖然分數從30分進步到50分,但依然沒有達到60分的及格標準;學生不能因為成績有所進步,就可以免責,甚至要求享受成績及格的待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