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郭宇寬:駁郎咸平“印度比中國更腐敗”

http://www.CRNTT.com   2010-08-20 09:01:48  


 
  印度不像中國,早在周天子的時代就形成了中華認同概念,秦始皇又建立了大一統,而印度,在漫長的歷史中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國家概念。直到今天,印度普遍國民的國家認同也遠遠沒有中國人強烈,這使得印度很多問題上確實像是一盤散沙。要是幹像中國那樣動員全國的資源來搞奧運會的事情確實比較困難。

  印度大陸是平坦的,表面從數字上,印度的可耕地比中國多,但印度處在熱帶地區,全年分為兩個季節,雨季和旱季。歷史學家蘭德斯的著作《國富國窮》從經濟、文化、制度、自然資源、歷史傳統等方面對國家經濟潛力進行比較,他的分析從產值和人均收入來看,溫帶到熱帶總體趨勢是越熱的地方國家越窮。而中國由於多山,雖然耕地面積相對不多,但是多處在暖溫帶和少部分亞熱帶,氣候更加溫和,有更好的條件發展農業和包括理論上的資本主義經濟發育。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印度到了漫長的旱季,氣溫常常動輒接近50℃。這樣的氣候,不要說種莊稼很困難,勞動也是很大的痛苦。睡覺,減少身體消耗,是最明智的選擇,所以釋迦牟尼時代能夠制定僧團組織過午不食的紀律,而在中國大多數地區,晚上不吃飽飯是抗不住的。這也是一種傳統,在一年之中,印度人的工作時間要遠少於中國人。

  再加上印度教有樂天知命的傳統,甚至反對現代化,中國民族意識的崛起,伴隨著學習“洋務”,興辦實業,而甘地領導的獨立運動,他的政治理想,不是讓印度發展經濟,而是讓印度回歸反工業化的田園社會。甘地的理想也深遠地影響了印度社會,在這種觀念看來,要賺那麼多錢幹嗎,活這麼累幹嗎,知足就行了,經常唱唱歌跳跳舞不是蠻好的麼。甘地自己就整天只裹一塊破布,過絕對的低碳生活。

  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的人均GDP不如中國,而按照蓋樂普的統計分析,印度的國民幸福感卻排名在中國之前。學過經濟學的應該知道,幸福感水平是比GDP或者出口量更能衡量國民需求的滿足程度。

  郎鹹平先生也是知道這個事實的,他曾在一次演講中做很有良知狀說“中國人的收入全球最低,工作時間最長”,但為什麼在他進行中印制度比較的時候,就忘記了這個重要變量差別呢。

  在我看來不能理解什麼是幸福的人,很難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經濟學。

  中國現在每年GDP增長10%比印度高,但有多少含量是靠透支資源,搞建設,搞拆遷,把一條路修了再挖,挖了再修搞出來的。而印度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8%,是靠軟件業、服務業這些更有技術含量的領域,增長質量比中國要高,而且人家的增長是在一邊唱歌跳舞的條件下達到的,中國如果還不感到危機感,反思自己的發展模式。像郎鹹平這樣嘲笑印度的民主,未來只會證明自己的可笑。

  郎鹹平還說印度“人口比我們少2億,耕地面積比我們多40%,結果他們是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他們養不起自己的老百姓。”這說法和事實不符,印度的稻米和一些經濟作物的出口,都遠遠領先中國。而就算印度進口很多糧食也不能得出“印度養不起自己的老百姓”的結論。印度不像中國用戶籍制度把農民捆綁在土地上,而是放開勞動力流動,允許土地撂荒,他們的農業政策,沒有搞“以糧為綱”,缺糧食,就到國際市場上進口,做更符合自己比較優勢的事情,這未嘗不值得我們參考。

  如果真是認真學了經濟學的人,就應該知道阿馬迪亞森的重要研究,中國和印度相比,中國因為當年的體制,一邊已經遍地饑荒,一邊還在向國外出口糧食,結果在風調雨順的年景搞出個“三年自然災害”,印度是真遇到了自然災害,卻因為政府能夠反映民眾的需求,通過進口糧食避免了饑荒的發生。郎鹹平如果是一個尊重事實的嚴肅學者,他先應該回答,中國有這麼溫和適合耕作的氣候條件,和全世界少有的勤勞人民,當年卻搞出饑荒的慘劇,這和他呼籲的加強集權,有什麼邏輯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