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崛起模式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矛盾性

http://www.CRNTT.com   2010-12-27 11:51:06  


 
  其三,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使得中國隨即又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

  其四,作為最大出口國,中國又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已達2.4萬億美元。

  其五,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自然又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近10年能源消耗增幅年平均8.9%。預計到2020年中國能耗將占全球一半以上。其六,大量跨國公司的遷入,使得中國政府財稅收入達到世界第二。最後,中國又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根據預測中國GDP總額將於2019年超越美國。

中國GDP不代表中國的經濟實力

  中國崛起是全球化的結果,是在沒有自我積累和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的,是全球合作創造了中國奇跡,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是導致和理解中國經濟奇跡的關鍵。從這一角度分析,就能理解為什麼歐美國家會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衰退,原因就在於他們產業的外遷。企業外遷使歐美國家成為消費和享樂的社會,導致就業機會的流失,中產階級狀況的惡化,製造業競爭力的下降;造成發達國家只消費不生產、只進口不出口,而發展中國家只生產不消費、只出口不進口的現象,從而導致雙方貿易逆差上升和全球南北經濟的失衡。

  顯然,在全球一體化時代,過去以國家為單位的評判標準已不適宜了。現在國家邊界已開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GDP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狀況,但中國的GDP反映的卻不是中國一國的經濟實力,它反映的是一種合力,即中國加上在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共同創造的GDP總量。真正中國自身的GDP總量應去掉在華跨國公司所創造的GDP總量。

  真實的中國情況是怎樣的呢?首先中國人均GDP只有3800多美元,居世界100位以後,約等於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國的十二分之一,中國還有約1.5億的貧困人口。其次,中國製造業處於低端加工生產,離開了美國科技,中國製造無從談起。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都由跨國公司主導或有外資背景,其三,儘管中國出口總量很大,但60%為跨國公司主導,跨國公司只是把中國作為廉價的生產基地,絕大部分產品最終市場是在歐美發達國家。其四,在民生方面,儘管中國財政收入已居世界第二,但中國醫療支出只占GDP的1.2%,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才剛剛破題。因為中國崛起是外在因素導致的,而不是內生發展的結果,所以中國社會發展大大落後於中國的崛起速度,其國民素質和大國心態呈現不成熟的特征。整個崛起過程,中國是被剝削了,一是勞動力被剝削;二是能源遭到空前透支消耗;三是環境被極大的污染。中國奇跡,世界造,在這個股份公司裡面中國只是一個小股東,得到的分紅也是占小部分。跨國公司為大股東,所以他們賺取了利潤的大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