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和平崛起到文明崛起:兼論兩岸文化協議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0:59:43  


 
  我們曾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過去一年多兩岸正面互動的過程中,胡錦濤、馬英九雖然都曾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肯定中華文明,但大陸方面強調的是,要在中華文明的基礎上,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或振興中華,而台北方面所要凸顯的則是,自己保留了中華文明的美好元素,台灣在中華文化的土壤中達成了可觀的成就。但是不管如何,如果兩岸官方從此都能少些政治語言,多一些文化認同,期許兩岸攜手合作,共同復興中華文明,這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

兩岸文化合作應走向機制化

  雖然當前兩岸互動各有優先順序,台北主張先正視現實,北京強調要擱置爭議,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時機仍然不夠成熟,政治互信仍然有待加強,台灣的安全保障與國際活動空間仍未解決,但雙方也都同意,至少應該透過多面向、多渠道、多層次的溝通、交流,由求同存異走向求同化異,雙方可以嘗試共同努力,由低政治的經濟互利到振興中華文明先行著手。復興中華文化確實就是一個不錯的構想,這對培養兩岸命運共同體、相似的價值觀應有極大助益。

  也正因為如此,兩岸能否簽署文化協議一事一時之間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2010年9月,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訪台時指出,兩岸經濟、貿易往來固然重要,但卻不能替代文化交流與思想溝通。由於因歷史與現實原因,兩岸仍存在壁壘和障礙。因此兩岸應盡快擴大、加深雙邊的文化交流與合作。2010年12月21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第六次江陳會上再度明確提出,兩岸應該簽署文化教育協議的要求。
  
  同樣的,12月24日,台灣前行政院長、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在中樞慶祝行憲大會上,曾就“中華文化的文藝復興”發表看法,表示台灣應和中國大陸談文化議題,台灣在這方面有極大優勢,可以扮演尖兵及催化劑的角色,主要是希望建構兩岸王道論述,主張台灣應結合兩岸學者、企業界、宗教界及有心人士來共同加以推動。劉會長不但所言甚是,具有前瞻性,而且有宣示性效果,難得的展現出台灣自信的一面,但未來如何落實仍是一個問題。

  為此,筆者提出一個具體可行的建議,在慶祝辛亥革命、建國百年的當下,馬英九政府不妨以“復興中華”為名(既可以是復興中華文明、復興中華民族,也可以是復興中華民國,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避免民進黨的制肘),聚合產、官、學、宗教、社會各界的力量,利用明年一整年的時間,來推動各式各樣的演講、表演、展覽、學術、宗教活動,透過教育、宣傳、考試、戲劇與日常生活,教導大家把政權、國家和民族、文化區別對待,務求逐漸改變部分台灣民眾逢中必反的錯誤思維。北京是否想要配合由其自行作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