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包淳亮:中國大戰略的核心關懷

http://www.CRNTT.com   2011-01-20 13:59:39  


 
  認識到美國主導的開放國際秩序與先前殖民帝國的差異,是思考中國大戰略時極端必要的基本功課。中國已是世界最大出口國,中國擁有為數龐大的外匯,中國的貨幣正開始走向世界;同時,中國是資源貧瘠的大國,而在當今的世界,中國不可能以赤裸裸的武力強迫他國成為中國的殖民地,卻可以在貿易中換取所需的各種資源。在世界市場開放的條件下,一些中國的地緣政治思考者,還嘗試提出排他的勢力範圍,實在是搬磚頭砸自己的腳;與此相對,維護世界市場的持續開放,維護目前的國際秩序“和平演進”過程,才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

  明確此點,談論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意圖時,才有可與歐美溝通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語言。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基本上是公平的,而中國要做的是一同維護、乃至於最終承擔起維護世界市場開放的主要責任。因為中國已成為最大出口國,各項產業的競爭力逐年快速提升,10年內將成為經濟規模最大國,再之後也勢必成為國際貨幣的最主要發行國。崛起中國的巨大規模,意味中國對世界市場的需求與穿透性遠遠大過歐陸各國、日本與美國等之前的發達國家,因此過往的所謂大國政經“勢力範圍”不免受到衝擊;所以在發展過程中,中國主動與歐美進行利益協調,最大程度減少不必要的對抗,以實現“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的權力移轉,將是中國外交努力的長期目標。

  從筆者的觀察看來,中國行政部門對此是清醒的,國際政治學界的精英對此是有充分認識的,反倒是輿論界頗有些不和諧的複古論說,反映了長期以來中國受到外力衝擊所產生的不安,過往反霸、革命思想的積澱,以及中國整體教育程度有待改善等現實。也許“大國崛起”之類紀錄片得長期多次重播,甚至更新再版,以建構一代人“負責任大國”的世界觀。

  作者是台北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加大河濱分校全球研究學程訪問學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