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改革 應謹防上議而不決的“疲勞症”

http://www.CRNTT.com   2013-02-27 09:07:00  


而今亟待推進的各項改革在方向、目標和路徑都已明晰。改革能否深化的關鍵,不是認識問題而是決心問題。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訊/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不僅改革的層次趨深、難度加大,而且掣肘的力量也在增強。這方面的突出表現是一些利益集團已成為深化改革的阻力。上海證券報發表內蒙古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苑德軍文章表示,與上世紀80年代改革初期使所有人都受益的改革不同,目前的改革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帕累托改進,改革在使大部分人受益的同時也會使一些人受損,因此,改革在得到普通民眾廣泛支持的同時,招致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是可以想像的。

  文章稱,回顧中國30多年的改革歷程,一條成功經驗就是遵循了“漸進式改革”的原則,把“漸進”作為改革的理念和改革的推進方式。由於實行漸進式改革,較好地協調和平滑了各種利益關係和經濟主體之間的經濟關係,避免了社會矛盾的激化,有利於維持穩定的社會政治秩序和經濟秩序,從而降低了改革成本,提高了改革收益。

  但必須看到,過去之所以實行漸進式改革,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基礎尚未確立、我們對事關改革的一些重大問題還不明確,因而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而今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亟待推進的各項改革在方向、目標和路徑都已明晰。改革能否深化的關鍵,不是認識問題而是決心問題。所謂漸進式改革,無論如何不應成為拖延改革、阻滯改革的托詞。

  文章指出,面對改革滯後的現狀,不能回避矛盾,要體現出勇於改革的膽略和勇氣, 敢於衝破利益格局和改革阻力,採取切實舉措加快推進改革,再不使改革僅僅停留在官方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中,看著有利於改革的時機被貽誤。如果改革僅僅是一種口號而遲遲沒有實質性動作,長此以往就會陷入“改革疲勞症”,公眾長時間看不到改革的進展和成果,就會對改革失望,從而使改革失去廣泛的社會支持和厚重的民意基礎。這對深化改革是非常不利的。

  還應該看到,對改革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不僅會激化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和社會矛盾,影響經濟的穩定健康增長和社會穩定,而且還會大大增加改革成本和改革難度,使一些原本難度很大的改革變得更加艱難。所以,要謹防“改革疲勞症”,必須增強改革的執行力,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抓緊制訂科學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使改革在短期內有實質性突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