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像對待重症病人一樣對待中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9:30:53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訊/現在對中國經濟彌漫著悲觀情緒,許多研究報告甚至認為,很快中國經濟增速將觸及6%,離過去十年約10%的增長平台相去遙遠。在2013年上半年的宏觀數據出台之後,悲觀情緒可能將更為放大。但中國經濟增長急劇失速暫時還不會發生,結構轉型仍有很大的斡旋餘地。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文章分析,做出如此判斷的原因在於:

  一是外部世界經濟增長在好轉。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接近3%,將比今年更為強勁。次貸危機以來,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領先全球,在能源、信息電子、生物工程、先進製造業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革。美國經濟看起來似乎重新走入了類似上世紀90年代“新經濟”那樣的景氣階段。在上世紀90年代那次十年景氣中,美國出現了IBM、微軟、英特爾、甲骨文、蘋果等一系列偉大企業,而現在,一批將引領未來的新興企業也正在悄然孕育之中。

  同時,歐元區在逐步擺脫衰退,日本經濟也將持續複蘇。考慮到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外部經濟環境將穩定向好,而中國經濟周期、通脹周期和全球經濟尤其美國經濟表現出較強的同步性,因此歐美經濟趨好將對中國經濟有著一定的拉動作用。

  二是中國內部改革未到痛下決心時。今年下半年,城鎮化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應該會給我們帶來驚喜。畢竟這些決定了未來5年的經濟體制改革大框架。李克強總理曾說,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要困難。因此短期內,盡管不以GDP增速的高下論英雄,但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仍是主題。這通常意味著改革總是先易後難,先優化增量,後改革存量。環保、醫療、消費、信息電子、計算機等短板或具有創新活力的行業,可能會出現零星的增長點,但要對地方政府、房地產、傳統製造業進行深度調整的時點可能尚未到來。若非債務如山,國企困窘,上下齊心厲行改革仍是困難的。

  外有趨好的大環境,內有未到尖峰時刻的調整,這恐怕意味著今明兩年中國經濟運行的最大特點,是增速平穩和效益低下。增速平穩是經濟運行並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或硬著陸;效益低下是政府財稅、企業盈利和居民收入增長都十分遲緩。這種矛盾反映出中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堪憂,也意味著離觸動存量的改革日益臨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