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均衡式改革是轉型發展主旋律

http://www.CRNTT.com   2013-12-08 10:21:25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訊/改革是中國近三十多年來重新崛起的強大動力。隨著中國從經濟起飛進入到中等收入階段,改革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阻力越來越大、風險越來越高。但是,不改革,中國未來發展就更被動、更艱難。因此,中國需要均衡式改革。

  漸進式改革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

  經濟參考報發表武漢市社會科學院汪濤 文章表示,漸進式改革,曾是改革開放前30年推動中國經濟騰飛的“利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國當時面臨兩條道路,也是兩種改革模式的選擇:一條是激進式改革,採用“休克療法”,“破”字當頭、先破後立,力求速決;一條是漸進式改革,採用“雙軌制”過渡,“立”字當頭、先立後破,循序漸進。中國共產黨從當時國情出發,審時度勢,選擇了漸進式改革模式,注重改革、發展與穩定相協調,改革逐步從東部沿海到沿江沿邊和中西部,從農村到城市,從生產領域到流通領域,從經濟領域到社會領域,從改“增量”到帶動“存量”,改革從點、線到面,漸進推進,極大地調動了全社會的改革熱情,實現了國民經濟30年多近10%的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發展奇跡。

  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的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處在由“要素驅動”轉向“效率驅動”,新一輪改革就是要盡快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發展機制。改革不僅要改增量,更要改存量;不僅要解決前面“繞路”改革所積累下來的矛盾和問題,還要對轉型中建立的一些過渡性制度安排進行調整。一方面,改革的任務愈發艱巨,另一方面,改革主體逐步分化,利益主體趨於多元化。尤其是漸進式改革的雙軌運行帶來了在占有資本、資源、市場等方面的一些機會不均等,無形中形成了各種既得利益集團,獲得了更多的改革紅利。

  如今,漸進式改革的基礎和條件已經不存在了,如果不能及時轉變改革思路,只會消磨廣大民眾的改革熱情和期望,甚至轉向對改革產生抵觸情緒,最終導致改革失靈。

  均衡式改革可以實現利益博弈不斷優化

  文章稱,漸進式改革本質上是一種非均衡式改革,是以回避矛盾、繞開利益衝突為代價的改革。如今任何一項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利益博弈,甚至利益衝突。成功的改革不僅要把“蛋糕”繼續做大,還要把“蛋糕”分好,實現共同富裕。對於這樣的改革,只有在均衡各類主體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夠得以有效推進,也才能進一步用改革去均衡各類主體的利益。這只有均衡式改革才能做到—在均衡中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強化均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