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前瞻中美博弈大棋局

http://www.CRNTT.com   2020-07-12 00:03:37  


 
  五、中美博弈前景蠡測

  美中這場博弈短期難見分曉,霸權的沒落或興起都不是彈指間事,需要充裕時間醞釀催化。過去20年我們見證了兩國實力的起落,未來可能也需要差不多的時間才能塵埃落定。

  美國今年大選,不同的候選人勝出,可能對中美關係與世界格局會有不同影響。雖然美國兩黨及全體國人都敵視中國,遏制戰略一致,但戰術上或有不同。特朗普連任,中美關係將繼續籠罩在暴風雨中,纏鬥難止,國際局勢也會繼續混亂。但特朗普破壞現有國際秩序,動搖美國誠信與領導地位,卻有利於中國填補國際權力中空。中國一向支持多邊國際秩序,影響力本來就不小,現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等機構的秘書長或總幹事都由中國人出任,前任世界衛生組織的秘書長也是中國人,這是罕見的成就。

  如果拜登獲勝,其中國政策可能重返奧巴馬路線,致力修復遭特朗普破壞的美國與盟國關係,重啟《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承接特朗普印太區域戰略,強化對華軍事與經濟圍堵。國際上,拜登將反特朗普之道而行,努力維持美國先前所建構的國際秩序,重返退出的國際組織,重簽撕毀的協議。這種做法符合美國歐亞盟友期待,會給中國帶來壓力。至於現在中美在各個層面白熱化的鬥爭還會繼續,祇是做法有機會略為降溫。

  特朗普積極推動與中國脫鈎,搞產業去中化。疫情發生後,美國呼籲在華美國企業遷回美國,政府將負擔所有搬遷設廠費用,但成效甚微。畢竟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鏈健全,勞工勤奮素質高,獲各國青睞,蘋果執行長湯姆庫克在“這是我們在中國生產蘋果的第一原因”⑩一文中清楚點出。這也是美國企業無法斷然離華回美,以及富士康在美國難以設廠投產、黯然結束的原因。

  全球化進行幾十年後,各國企業在市場上鑲嵌完美,共構共生,既不容易拆離,也難以切斷產業鏈。美國長臂管轄,強行要求全球晶片企業,不論國籍,祇要用到一絲半點美國技術或資源,都不得出售晶片給華為,搞徹底去中化,實質是傷人傷己。懾於美國制裁,這一非法政策短期內難以推翻。

  特朗普無法一夕推倒全球化,倒是這場疫災,給全球化帶來考驗。一是疫災導致斷供問題。武漢是中國工業重鎮,封城停工造成各種產業,包括汽車、鋼鐵、石化、食品、電子信息、紡織、裝備製造、建材都動彈不得,全球面臨供應鏈斷裂窘境⑪。未來企業一定會考慮分散供應鏈來解決。二是重要物資應否自給自足問題。疫災嚴重時期,各國醫療物資短缺,連醫護人員都沒有配備,完全依賴中國提供。各國相互攔截防疫醫療物資之事層出不窮,甚至一國之內,如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各州政府彼此之間也為搶奪物資吵鬧不休。事後各國檢討,都認為這種物資各國一定要能自己供應,至少要有部分自供。民生物資,如糧食日用品等也應自給。美國不想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但知易行難!到目前為止,美國應對疫情醫療物資還都靠中國提供,美國為何不能改裝境內工廠生產線,進行自產自用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