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前瞻中美博弈大棋局

http://www.CRNTT.com   2020-07-12 00:03:37  


 
  疫災揭開了全球化不足之處,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動盪、民粹橫行成為討論焦點,這些問題無法靠換人做做看解決。選舉不是萬靈丹,民粹當道情況下,選出來的領導人也是民粹型政客,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把世界攪和得更亂。

  全球化是利益導向所形成,嘗試推翻將遭受既得利益者反彈,改革或許是比較可行之道,但這要經過討論,形成方案,凝聚全球共識。中美在這個議題上各據一端,國際上支持全球化、多邊主義、自由主義的國家還是多數,尤其是新興國家。中國站在主流的一邊,支持者超過美國。

  季辛吉說,疫情改變了世界秩序,這話有部分道理。至少疫情拉高了中國的能見度,凸顯了美國領導人的不適任,讓歐洲國家有機會進一步反省。歐洲人因為歷史與文化浸潤,比較能夠反求諸己。歐洲大國許多都曾引領過風騷,也經歷過起落,雖然對西方霸權式微感覺遺憾,對中國崛起有所擔憂,但瞭解勢不可逆,比較能用同理心冷靜看待問題,並尋求與這樣一個異與自己的大國和諧相處之道。2020年2月慕尼黑歐洲安全會議的主題“西方的缺失”(Westlessness),討論的正是這樣一個課題。會中傅瑩與佩洛西的對話十分精彩⑫。

  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德兩國,對美國很有意見。2019年10月馬克龍對法國外交使節的講話中提到,國際秩序正在被一種新的方式顛覆,進行戰略重組,西方霸權或許已近終結⑬。馬克龍以為西方霸權之所以動搖,是由於美國歷任總統的政策錯誤所致,也是由於西方低估了新興大國的崛起,低估了他們的智慧。法國不會站隊中美任何一方,而是平行交往,守住法國利益,這也是法國的長久傳統。歐洲國家的利益與美國並非完全交集,無論對中國或俄國,歐洲都有不同於美國的考量。馬克龍和默克爾是歐洲的支柱,兩人都想擺脫美國的頤指氣使,建立歐洲軍,不再依賴北約。美歐之間在貿易保護主義、伊朗核協定、氣候變遷、陸基中程飛彈等重大議題上分歧也很大,這正是中國外交可以著墨的地方。

  前瞻中美博弈,美國應不會在軍事上親身涉險,畢竟這是兩個核大國,軍事衝突危險甚大。慫恿中國周邊的美國小弟去撩撥中國是美國現行政策。但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這些國家都太聰明,不會蹚渾水。日韓也惹不起中國。剩下的祇有香港與台灣。美國利用港台撬動中國,但操作不當,可能得不償失,香港就是現成的例子。大陸《香港國安法》的出台讓美國賠了夫人又折兵。港獨分子以為美國會大大報復,結果反制遠遠不如預期,因為太用力,美國可能承受不了損失。

  中美博弈會持續多久是一個未知數,以為會糾纏很久,但有時也許會意想不到的快。中美博弈中最不穩定的一塊就是台灣。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台關係突飛猛進,雙方不斷試探大陸耐受底線,大陸除了在外交、經濟、人員交流、軍事威懾上不斷出手遏制外,也做了最壞的打算。《香港國安法》出台的次日,北京召開了《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用意不言自明。但台獨政府還是老神在在,一面倒的與特朗普唱合,置大陸反制於不顧,不是麻木,就是對美國盲目信任。中美關係如有意外,最可能擦槍走火的地點就是台灣。所有研究兩岸與中美關係的人都有同樣的擔心,但作為三角關係中最不經打的一方,台灣卻渾然不覺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