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結構重組和國際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08-12-17 09:53:52  


遼寧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回落。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載鄭永年評論文章“中國經濟結構重組和國際戰略”,文章指出,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可低估,應付危機的重中之重應當是拓展內部需求,此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全文如下: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估計會在今後數年繼續顯現出來。這次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可低估。危機源於美國并延伸到西方各國。中國在初期影響并不大,主要表現在美國的各種形式的投資受到牽連。但這種對中國海外投資的影響很難對中國的實體經濟產生很大的衝擊。不管怎樣,金融經濟部門在中國的整體經濟中所占的份額并不是很大。

  不過,隨著西方金融危機開始影響實體經濟,中國就很難抗拒其所帶來的衝擊了。可以說,金融危機對西方的影響和對中國的影響就其本質來說并沒有什麼區別,所不同的只是程度罷了。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互為負面影響,導致惡性循環。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中國和世界經濟體的高度一體化。

  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成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經歷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早先亞洲“四小龍”(韓國、香港、台灣和新加坡)模式,即外向型經濟或者出口導向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在中國有其歷史必然性,并非純粹的人為選擇。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實行閉關守國政策,內部的發展沒有任何有效的動力機制。當時的領導人對國際形勢的認識很清楚,改革開放從東南沿海開始。開放首先導致海外資金的流入,先是華僑資金,後期是西方資金。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中國非常成功地利用了國際資本的流動,把中國經濟納入世界經濟體運作過程之中。沒有如此開放政策,中國很難想象能够在西方的阻力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很成功。在并不長的時間裡,中國儼然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基地。這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