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如何正確判斷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

http://www.CRNTT.com   2008-12-05 00:16:45  


馬建堂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訊/中共中央《求是》雜誌最新一期刊載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的文章,全面分析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全文如下: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同舟共濟,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機和國內連續發生特大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總體形勢是好的。針對近期世界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加深、蔓延和對我國經濟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我們要增強信心,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發展仍有牢固的基礎、強勁的活力和巨大的潛力。只要積極應對,認真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切實落實好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就能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

  一、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

  按照國際標准,通常是用經濟增長速度、物價變化幅度、就業人數增減和國際收支平衡狀況,來評判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情況的,這四大經濟指標決定了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以來,我國四大經濟指標都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

  經濟仍然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雖然經濟增速呈回落態勢,但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仍達9.9%,這個速度高於改革開放以來9.8%的年均增速,而且與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普遍低迷形成鮮明對比。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歐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已步入衰退或處在衰退的邊緣;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除我國以外的其他三個國家今年以來雖實現了7%左右的增長,但仍明顯低於我國9.9%的增長速度。

  控制通貨膨脹取得明顯成效。盡管前10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為6.7%,但從動態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自5月份以來已經連續6個月回落,其中8、9、10三個月同比漲幅分別為4.9%、4.6%、4.0%,呈現明顯的逐步回落趨勢。與以往比較,1985—1986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從8%以上回落到5%以內,用了12個月時間;1987—1990年,從8%以上回落到5%以內,用了29個月;1992—1997年,從8%回落到5%,用了52個月。而今年從2月份8.7%的高峰值回落到5%以下,只用了半年時間,表明控制通貨膨脹確實取得了明顯成效。

  新增就業狀況比預期的要好。今年以來,面對經濟的減速,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擴大就業。1—10月,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2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2%;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達45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0%;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9%。即便在東南沿海地區由於受國外需求下降的影響,待業、半待業人員有所增多,但當地黨委和政府通過督促企業結清欠發工資、發放待崗金、加大轉崗培訓力度、提供新就業崗位等措施,將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

  國際收支平衡狀況良好。盡管出口增幅出現了明顯回落,但1—10月出口額達到12023億美元,增長21.9%,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貿易順差2160億美元,同比增長1.7%。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1.9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支付能力最強的國家。

  以上情況充分說明,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未發生改變,我國仍處在持續較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總體形勢是好的。特別是這一成績,是在面臨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機且影響不斷加大的形勢下取得的,是在遭遇多年少見的特大自然災害且頻繁發生的情況下取得的,確實很不尋常、很不平凡、很不容易。當前面對困難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從容應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從當前走勢看,這些政策有的已經見效,有的即將見效。我們相信,只要萬衆一心,抓緊落實,突如其來的“嚴寒”一定會度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