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微博裏的中國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10-03-24 10:01:26  


微博在中國社會所起到的作用,遠遠超出了Twitter的作用。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訊/“雖然中國的微博,被稱為中文版本的Twitter,但顯然,其在中國社會所起到的作用,卻遠遠超出了Twitter的作用。相對於中國社會存在的階層分離與社會結構的失衡而言,微博所代表的,正是中國社會日益稀缺了的中國公民的聲音。”此間光明網-光明觀察昨天登載南之默的評論文章“微博裡的中國社會”,內容如下: 
 
  雖然中國的微博,被稱為中文版本的Twitter,但顯然,其在中國社會所起到的作用,卻遠遠超出了Twitter的作用。相對於中國社會存在的階層分離與社會結構的失衡而言,微博所代表的,正是中國社會日益稀缺了的中國公民的聲音。 

  雖然中國的人大和政協,往往被賦予了代表人民從政和人民話語表達的機構。但正如今年兩會上,媒體對“政協的話語權是什麼權”所發出的疑問一樣,中國公民在中國社會裡缺乏應有的對等的聲音,卻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正是為何繼博客之後,微博中國的網絡世界裡迅速竄紅。 

  與西方社會類似網絡工具所起到的社會作用不同的是,中國的這類網絡工具,往往被賦予了代表人民聲音的角色。一如幾年之前,博客以“准參政議政的形式”在中國的網絡世界裡迅速得到推廣。在去年誕生以來的中國微博,也在今年的兩會期間被推到了新的高度。而在兩會結束之後的這段時間裡,從山西疫苗導致注射兒童的致死致殘事件,到雲南貴州等地的持續乾旱,再到中國社會驚人的地溝油事件,這些事件迅速的被人關注,無不與微博的快速傳遞信息有關。可以說,這是對中國社會公眾普遍缺乏應有的表達聲音機制的缺失的一種反應。 

  當然,微博之所以能夠得到這樣的一種推廣與應用,與其微博裡的成員結構也不無關係。傳統的媒體人和媒體,只能存在於受管制的體系與媒體渠道中。媒體人和公共知識分子們所能發出的聲音的管道,都受到了“應該得到的控制”。相反,在微博的世界中,眾多的媒體及媒體人的信息流動與傳遞,擁有了少有的自由,少有的開放,儘管不久前,重慶相關機構宣布將對其進行監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