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梁文道:盆地的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0-04-08 11:46:06  


 
  同樣地,我們也能用這個盆地隱喻看待互聯網時代的世界。理論上,互聯網講究信息自由,無遠弗界,沒有任何一個網民是孤島。可事實上,我們都曉得每一個人都會因應自己的喜好,形成一套自己的上網慣性;除了少數人有不斷衝浪、不斷闖入新世界的嗜好,大多數人都只會來來去去光顧幾種固定的網站和網絡服務,如同長年住在一個盆地裡面。然而,只要我們知道這是一塊盆地,知道盆地之外別有天地,那麼我們的世界觀就不至於會出太大的問題。

  我們如何在互聯網的盆地裡得知世界的存在呢?主要就靠搜索了。目前全世界有幾個國家特別重視網絡搜尋的審查,其方式和嚴格程度決定了盆地居民世界觀的樣貌。舉個例子,同樣是審查,監控部分網頁的進入與過濾搜尋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前者使你知道這個世上有些東西是存在的,只不過你不能具體掌握它們究竟是什麼,好比一個盆地居民從未見過大海但起碼知道什麼叫海;後者則幹脆不讓你知道哪些東西是出現過的,它們徹底消失在你的視域外,讓你連海都沒聽說過。

  世界是一種感覺,因此它在客觀的信息之外,還涉及了更細膩的某些主觀感受。譬如說,長期使用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這些網站的人,都不可能百無聊賴到老是泡在自己看不懂的外語裡頭;可是當他們在用自己的母語歡快交流時,會模糊地意識到這只是人類社會的語種之一,在我們的圈子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圈子,因為偶爾會有些信息穿越了這些圈子的邊際。例如一條短片,你發現它是西班牙文的搞笑新聞,它既然得到世界各地網民的熱捧,於是你也不妨八卦一下,順便看看片子下方各種陌生語種的反饋與留言。看不懂不要緊,起碼這一刻你感覺到自己正與世界同樂;我們雖不能體會它的全部內容,可是我們又能神奇地與陌生人達致一刹那的交流。

  當然啦,你也可以上“優酷”,中國版的Youtube。裡頭一樣有很多國外熱播的視頻,只不過它要靠一群有心的網絡“搬運工”轉接上載;你不曉得他們的搬運是否及時,也不曉得他們搬運的標準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你不能看到世界上其他人的反應,不能自己隨意瀏覽、發掘那些仍未被“搬運工”注意到的東西,不能感到那種普世跨國的分享快感。也就是說,就算你在“優酷”欣賞到了一條據說連外國人也十分喜歡的短片,可是背後那個模模糊糊但又確實存在的叫做“世界”的感覺不見了。同樣的短片,同樣的信息,背後的雜音不同,世界也就不再一樣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