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限制外地人買房開改革開放倒車

http://www.CRNTT.com   2011-02-22 10:50:40  


 
  “京15條”公布後,財新傳媒記者張繼偉寫了篇博客,建議北京人發行自己的貨幣,與人民幣掛鈎,阻止外地資金流入,以治理通脹。還有網民驚呼,以後外地人進北京是否要像內地居民去香港那樣辦通行證了。

  這些當然都是諷喻,不可能成為現實。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是:北京真的是北京人的城市了嗎?那麼像我等外地人以後在這個城市還有什麼前途呢?再退一步講,北京人都是從哪兒來的,往前推三代,有幾個“老北京”?那不就變成老移民歧視新移民了嗎?

  限購政策出台以後,北京大學的一位學生告訴我,以後真的要考慮出國以後還要不要回來的問題。相信這樣想的學生不是少數,我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最近回國的幾位同事,都還沒有來得及買房。那麼,五年以內他們就連想都不要想了。這樣的問題發散開去,會不會影響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和未來的競爭力呢?

  縱觀世界,大凡經濟強勁、創新活躍的國家和地區都是非常開放的。中國30年來的經濟發展,不也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嗎?

  ■ 行政手段執行過度的可能後果

  前幾天,在從香港飛往北京的飛機上,我和原花旗集團中國研究主管、股市策略師薛瀾坐在一起,一路聊天,自然就聊到了限購的問題。過去我們一直都認為,調控政策不太可能把房價壓下去,道理很簡單,這些措施沒有改變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反而還鼓勵了未來漲價的預期。這樣,每當調控政策出現收尾的跡象,房價便報復性地反彈。去年第三季度初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現在的情形有所變化,如果全國如此多的城市齊心協力限購打房價,房價存在下行的風險。

  其實,我並不反對行政手段,尤其是作為經濟政策的輔助性工具。但是,過於依賴行政手段卻容易帶來其他問題。比如,應付行政手段的對策比較多,可能降低這些手段的有效性。北京市政府汽車限行和限購第二套房以後,我們已經看到一些規避的做法。行政手段的效益通常比較差,比如限行,最後變成了每個人的成本,甚至強迫有些人買第二輛車,尤其是一些商業機構。最後,行政手段非常難把握力度,不是實施不力就是執行過度,這樣容易造成經濟與市場的大起大落。

  從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看,長期的供求關係並沒有因限購政策而改變。然而,隨著全面強力推開限購政策,尤其是各級政府面臨換屆,不少官員可能希望在房價調控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因此有可能加大實施力度。當然也不排除各級政府還是土地收入和GDP增長至上,住房限購政策只刮風不下雨。但是,如果是前者,就不能排除房價明顯下行的可能性。薛瀾和我都認為,如果房價下行,不可能緩步而行。

  當然,這可能是眾多準備購房的人(如果碰巧不是被限制的外地人)期待已久的,因而是個好事情。但我所希望,一旦發生那樣的事情,政府已經有所準備,畢竟房價一旦大跌,就會對經濟的各個方面產生重大影響。住房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25%,住房按揭占總貸款的12%,消費會連帶走弱,這些自然會導致GDP增長減速。房價大漲有風險,暴跌也非好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