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當吸取日本教訓 避免迷失的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3-09-05 08:52:55  


  中評社北京9月5日訊/財經網今天登載安迪-穆克吉的文章《中國當吸取日本教訓 避免迷失的十年》,文章說,現在的中國會像當初的日本那樣經歷一個“迷失的十年”嗎?中國當前的經濟同80年代末的日本有三個相似之處:不斷高攀的債務,逐漸削減的出口競爭力和一個正在衰老中的社會。如果中國能從日本整肅銀行體系的失敗例子中得到教訓的話,就可能避免陷入日本通縮的噩夢。

  80年代末的日本和當前中國最驚人的相似之處是債務水平。1989年,日本私人債務總額達到了GDP的200%,這也是中國目前的債務水平。

  另外一個很重要但卻未得到足夠重視的相似點是貨幣的升值,也意味著出口競爭力在不斷下降。這對於二三十年前的日本和現在的中國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元兌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的匯率在15個月內升值了(通脹調整後)30%。日本政府為了彌補國外需求下降帶來的損失,實行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信貸增長最終失控。

  而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則更加穩步。然而,考慮到勞動力成本的躥升,人民幣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自2005年以來已經增長了47%。日本的經常賬戶餘額(即國內儲蓄超過投資的部分)占GDP的比例在1985年至1989年之間只下降了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常賬戶餘額的縮減確實巨大的:從2007年的GDP的10%降至過去四季度中的2.5%。

  中國應對發達國家中的危機和衰退的措施是放貸,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公司。Breakingviews在Starmine數據基礎上的分析顯示,去年,攀高的利息成本可以占到一家市值超10億人民幣的中國公司運營利潤的四分之一。十年前這一數據僅為14%。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