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克里米亞:現代戰爭的起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5-11 09:52:55  


 
  在這一天的戰鬥中,俄軍在其餘陣地都擊退了聯軍的進攻,但僅僅馬拉霍夫岡的陷落決定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命運,占領馬拉霍夫岡的法軍架起大炮,火力已能覆蓋整個城市。眼看敗局已經無法挽回,9月8日夜,俄國黑海艦隊殘餘戰艦相繼自沉。殘餘俄軍燒毀建築物,炸毀彈藥庫, “使整個地區變成了一座烈火熊熊的大火爐”。親身經歷這場戰爭的列夫·托爾斯泰(一名俄軍炮兵軍官)用他文學家的語言描述到,3萬俄軍“穿過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緩慢地離開了這個浸透他們鮮血的地方”。歷經349天的攻城戰終於結束了,在整個戰役中,聯軍戰鬥傷亡7.3萬,俄軍傷亡10.2萬人。

  塞瓦斯托波爾易手後,戰爭實際已經停止。統治海洋的聯軍繼續封鎖著波羅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俄國海岸。雖然如此,在令聯軍“遭受了超過歷史上迄今為止所發生過的一切反抗的反抗(《泰晤士報》語)”之後,俄國實在已經無力再戰。整個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已經損失52.2萬人,耗資8億盧布,國庫已經枯竭。政府只好畫餅充饑,依靠彼得堡銀行的地下室藏有“秘密珍寶”之類的謠言穩定人心。等到1855年12月,普魯士和奧地利聯手發出幾乎等於最後通牒的和談“建議”時,俄國政府已經沒有任何選擇,只能接受。

  1856年2月的巴黎和談最後結束了克里米亞戰爭。英法統治者畢竟需要保留沙俄這個龐然大物鎮壓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因此《巴黎和約》對俄國“條件極其寬大”,按照法國代表的說法“看不出誰是戰勝者,誰是戰敗者。”但是,俄國畢竟被禁止“在黑海沿岸設立或保留任何陸海軍的軍火庫”。這對俄國的聲望是巨大的打擊,俄國再也不能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了,也沒有實力再來維護維也納會議的領土安排了。俄國人自己承認,“俄國正在喘息,俄國要從國際事務上撤退”——但這只是針對歐洲而言。克里米亞戰爭砍下了“雙頭鷹”(沙俄國徽)朝西的那顆頭顱,但向東的卻完好無損。俄國暫時退出了歐洲事務,取而代之的是在東方的擴張,從帕米爾高原到海參崴,大清帝國的“邊疆危機”不期而至。而對於人類戰爭史來說,克里米亞戰爭揭開了工業紀元戰爭的新時代。在戰爭中出現的諸多“第一次”,在19世紀下半葉隨後的戰爭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戰爭,變得和過去大不一樣了。

  克里米亞:現代戰爭的起點

  文 | 郭曄旻 來源:人民網-國家人文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