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潛在結構性債務風險不應低估

http://www.CRNTT.com   2014-11-04 09:12:31  


 
  四是居民部門負債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在低位。2013年中國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46.5萬億元,貸款餘額19.9萬億元,居民部門負債率為42.7%,比2008年末提高17.4個百分點,上升態勢還在延續,今年8月末已達45.1%。相比之下,美國居民部門債務占GDP的比重為87%,占總債務比重達到31.2%,高於中國,也高於其它三部門的債務占比,凸顯了負債消費的特點。

  綜合中國金融結構、國企軟約束、地方政府收支不匹配等因素判斷,中國債務水平近兩年相對穩定,總體可控。而且,政府深化改革和調控創新,也有利於債務風險控制。國務院出台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要求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將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切割開來,剝離融資平台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對地方政府舉債實行規模控制,有利於防止政府性債務無限擴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調控方式創新,“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正在被定向降准等“噴灌式”措施取代,有利於增強政策針對性,防止金融部門杠杆率過快提升。

  潛在結構性債務風險不應低估

  文章認為,當前債務風險依然可控,但卻存在因近期部分政策調整,長期內債務融資需求加大、償債能力受到削弱等不利因素,再加上中國債務結構不盡合理、價格總體偏高,債務風險尤其是地方政府、企業部門的債務風險仍不容忽視。

  一是償債高峰和近期政策調整增加債務風險。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的10.9萬億元政府性債務中,有2.4萬億元今年到期,占21.9%,今後三年約4萬億元到期,占比超過36%,償債高峰未過,即使不考慮新借債務,償債壓力也不小。同時,為防止經濟進一步下行,各地相繼放鬆了房地產限購政策,銀行也在醞釀放鬆住房貸款,不排除提高居民貸款積極性繼而提高債務水平的可能。另外,一些信托剛性兌付被打破的案例相繼出現,部分地區金融風險暴露等,都意味著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二是結構不合理和成本偏高拉低了債務風險觸發點。首先是與政府全部債務穩定相對應,占政府債務60%的地方政府負債率不斷提高。2012年負債率為30.6%,半年後提高到31.3%。地方政府經濟建設職能大又缺乏規範舉債渠道的局面不變,債務就可能繼續走高。從企業結構看,國有企業、大型企業的債務水平明顯高於中小型和民營企業,規範地方政府性債務將整體拉高企業部門負債水平。其次是債務募集資金投向房地產和產能過剩行業較多。從貸款投向看,房地產業貸款餘額占比從2009年底的18.6%提高到2013年底的20.3%,近年新增貸款中有近30%投向房地產領域。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貸款集中可能誘發風險。產能過剩行業都集中大量貸款,風險不斷顯現。最後是債務融資成本偏高隱藏風險。去年中國一年期貸款利率約為美國、德國 、日本等發達國家的2-6倍,一些企業實際承擔了10%左右的貸款成本。利率提高政府債券成本,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相當於美國2倍左右。在債務規模有限情況下,這些短板可能降低債務風險觸發點。

  三是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增加債務需求。首先是經濟下行期,能源、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等重資產行業產能過剩,盈利能力低增加企業貸款需求,銀行貸款供給趨於謹慎,不良貸款增加。2014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接近7000億元,不良貸款率達1.08%,較2011年時的低點提高了20%,同時撥備覆蓋率兩年下降了30個百分點。其次是中國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融資需求巨大。有研究估算農村人口每進城一人,帶動投資需求9萬元左右。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中,難免提高銀行貸款等債務的需求。

  四是人口結構變化削弱長期償債能力。償債能力很重要的一個來源就是居民儲蓄的增長。這有賴於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過去中國人口紅利期生產者多,對未來收入預期穩定,借款消費和投資增長都不會影響償債能力。目前中國人口結構變化正在削弱這一償債來源,人口老齡化過程中,主要作為消費者的老年人增加,借款消費下降,杠杆率將回落。2012年中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出現下降,將在中長期內影響社會償債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