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潛在結構性債務風險不應低估

http://www.CRNTT.com   2014-11-04 09:12:31  


 
  提高償債能力豐富融資渠道化

  文章指出,防止負債率持續走高和風險積累,關鍵是通過改革促進實體經濟更加均衡發展,提高償債能力的同時,豐富融資渠道,適度降低債務融資的需求。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化解債務風險。

  一是持續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債務的根本作用是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債務風險關鍵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要延續當前加快改革的態勢,守住就業和金融風險底線基礎上,改革優於GDP增長。提高消費能力,完善消費環境,降低消費成本,加快形成投資、出口和消費協調帶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順應國際產業轉移和國內產業升級趨勢,運用金融和財稅杠杆,引導支持高端製造業、新材料、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高產業附加值和國際競爭能力。

  二是清晰界定邊界基礎上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中國債務風險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預算軟約束下,在企業和政府之間缺少必要的防火牆,政府或有債務風險上升。建議進一步簡政放權,並從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加強市場監管、完善法制建設、妥善安置公務人員等方面穩定簡政放權的效果,根本上形成政府不能過多幹預微觀經濟的局面。要穩增長更要防止某些領域政策簡單反彈,尤其是房地產等高杠杆行業,放鬆政策帶來增長收益的同時,蘊藏的風險可能倍數增長。

  三是落實政府債務和銀行監管等改革舉措。落實國務院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堵後門、開前門”,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劃清企業和政府債務界限,設立由政府、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參與的信用評級和監督機構,公開債務發行和償還情況信息,把隱性債務顯性化,接受社會監督。在現有問責和償債機制基礎上,探索建立企業甚至政府層面的債務違約退出機制,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預決算公開,硬化債務約束。

  四是發展股權融資推動融資結構多元化。要圍繞降低融資成本這個中心,推進商業銀行轉向“債權+股權”的綜合化經營,為產業兼並重組提供完善金融服務。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中國金融結構從債務性融資向債權、股權融資並重格局轉變。

  五是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無論從政府、企業和居民部門之間,還是從每個部門內部不同主體之間看,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都可能成為償債能力的短板。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是改變短板的關鍵。加快完善稅收制度,穩定政府收入占比,適當提高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國企改革,將壟斷限制在最小範圍,營造企業間公平競爭環境。增加國企利潤上繳主體,地方國有企業、非國資委管理國有企業要實行資本分紅,提高利潤上繳水平,動態調整分紅比例。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減輕地方政府擴大債務規模的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