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中國的政治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09-01-12 11:15:19  


 
  那是一個傍晚,在李源潮的新辦公室,我們談論的焦點話題就是政治體制改革。我相信,聽他的說法比看我的分析更有啓發。

  我很有信心說,下面就是中國的領導人願意就本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與世界作的溝通。他們致力於在國際上公開討論這些計劃和進程,僅這個舉動本身就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我開始問李源潮,為什麼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69次提到了民主?他為什麼對政治體制改革如此重視?

  李源潮首先介紹了相關的背景。“儘管中國的人民群衆還不像現在西方那麼富有,中國在很多方面,包括生產的技術、城市的建設、生態的保護,還不像現代發達國家那樣先進,”李源潮說,“但是中國人民對於民族的進步、對於國家的發展和未來充滿信心。現在中國每一個人的進取心,在世界上看也是非常突出的。人們擁有強烈的開拓進取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雄心壯志。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解放了人們的頭腦,解放了人的思想。它成為中國這30年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這一切自然地為政治改革和民主發展鋪平了道路。”

  李源潮特別提出了他多次對我重複過的觀點——更準確地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政治觀念上開始的,而不是從經濟政策開始的。

  “中國改革開放最早起步的,是對那些束縛人思想的‘左’的觀念進行破除,我們叫做‘解放思想’。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是由共產黨發動,在共產黨內先進行的。”他進一步闡述道,“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地推動黨的工作重心作了重大的改變,把原來主要為階級鬥爭而組成的領導革命的黨,變成了一個主要為發展經濟、發展生產力,為民富國強而奮鬥的執政黨。這個轉變,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政治上的轉變。”

  “30年來,我們有很多探索性的爭論。”李源潮說,“對於改革的很多政策,有的是在執行中有所修改;有的是行動了以後有所補充。儘管黨內對於改革的方法和速度有過激烈的爭論,但是30年來,最沒有爭議的改革,就是把黨的中心任務從搞階級鬥爭轉到搞經濟發展的這個轉變。”

  我問道,中國的領導人是否將民主看做基本的價值觀?

  李源潮說,就像很多國家的領導人一樣,“我們同世界多數國家一樣,認為民主是基本的政治價值觀。仔細研讀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上所作的工作報告,看看他一共多少次提到‘民主’這個詞!中國一直在研究和學習世界各國發展民主的經驗,但是同時也認為中國的民主發展要適應中國的具體國情。無論政治體制如何改革,只有中國人民才能決定什麼是最符合他們自身利益的選擇。”

  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和什麼樣的領導人最符合中國人民自己的利益呢?

  李源潮用一個比較政治學的例子很快給我上了一課。“(在進行民主建設時)我們必須考慮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習慣,”李源潮說,“比如說,法國的總統有情人,他照樣還能當法國總統。但要是在中國,一個有公開情人的政治家,不要說當總統,他連個鄉長也選不上。在美國,有些總統是很富有的。但是在中國不行。在中國,一個很富有的人現在是很難做政府官員的,人們必須要追究他的財產來源的合法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