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中國的政治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09-01-12 11:15:19  


 
  李源潮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引起了廣泛討論,在那篇文章中他提出了建設黨內民主的七項具體舉措。

  第一,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包括民主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通過認真閱讀十七大文件,可以發現,現在每一個黨員都是黨的主體。這被看做是“一個真正的突破”。“我們現在要確保個體黨員的主體位置,”李源潮說,“同樣的,我們的《憲法》規定,中國13億人民是我們國家的主體。”

  第二,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重大事務、重大決策制定之前應該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李源潮說,這樣才可以實現黨員和基層組織對黨的事務的廣泛參與和有效監督。

  第三,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地方委員會工作機制,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

  第四,實行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地方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定期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的制度。

  第五,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制。這一制度,李源潮說,是為了避免由少數人和“一把手”個人說了算的弊端。

  第六,改革黨內選舉制度,要求從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等方面予以推進。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黨員享有的基本民主權利。以此為基礎形成的選舉制度,是黨內民主的一項根本制度。

  第七,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的多種實現形式。江蘇、四川等地在鄉鎮黨委換屆選舉中進行了公推直選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黨委領導班子成員的試點,這一實踐會逐步推廣開來。事實上,在李源潮任江蘇省委書記期間,江蘇省就為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基層民主改革最早進行了試驗。

  我提出了我的觀點,我說為了實現這些舉措,為每一條措施都加上實質性的內容,關鍵在於要實實在在地提高工作的透明度。透明度是一塊試金石,它可以判斷出黨內民主是否有效、有意義並且能够持久,進一步說,可以判斷出中國的民主制是否能够真正實現、切中要害並且穩固下來。

  李源潮對我的觀點表示贊同。“指導黨內民主建設的五條主要原則賦予了黨員投票、發表意見、參與決策,以及監督黨的機構等諸多權利。但是,為了確保有效行使這些權利,黨員們必須擁有獲得信息的渠道。這就是黨務公開的重要意義所在。現在,黨任命官員的過程遠比以前公開透明。我們對候選人的選舉資格進行‘公示’,就是如果黨組織要推薦某個人做候選人參加選舉,要先把他做候選人的建議向大家公開,看看大家有什麼意見。沒有特殊的意見,才能去參加選舉。”

  我提出,在西方看來,只有那些因循守舊、四平八穩的官僚才能在黨內獲得升遷。李源潮反駁道,“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很多敢於冒風險的人都獲得了提升,這激勵更多的人在改革中朝前跑。而且,我認為,目前中國的改革在世界上是發展最快的。中國在這30年裡,已經對1982年憲法作過四次修改。我們每五年舉行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制定新的改革政策。在過去20多年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頒布了200多項新法律,建立了相對全面並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