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張維迎破解中國改革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09-01-18 12:01:29  


圖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訊/香港鳳凰網日前登載鳳凰衛視主持人王魯湘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的訪談文章,全文如下:

  王魯湘:價格改革和國企改革曾經是中國改革的心臟手術,這個手術的成敗直接和中國改革的成敗息息相關。那麽需要追問的是,這種手術背後隱藏的是怎樣的一個邏輯思維?未來30年,這種改革的邏輯思維是否會發生某種偏移?有關這樣一些重大的問題,我們今天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教授。 

  解說:張維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1978年,他從窮困的農村,走進了大學的殿堂,求學牛津大學,獲博士學位。學成歸來,他以一個獨立學者的立場,積極參與到中國改革的實踐中,1984年他的《以價格改革爲中心帶動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一文,提出幷系統論證了雙軌制價格改革的思路,2006年他發表了《理性思考中國改革》的長文,將有關改革的爭論推向了一個高潮。 

  王魯湘:提到張維迎教授使我想起一件往事,1992年我到陝北去拍電視片,路過一個叫做吳堡的地方。 

  張維迎:真的? 

  王魯湘:在黃河邊上,當時我聽到當地的人跟我非常自豪地介紹說,你別看我們這個黃土高坡,我們這裏出了一位牛津的博士,他就是張維迎教授。因此我們經常說,個人的命運有時候很奇怪地會因爲某種歷史的變化進行一個徹底的改變。像張維迎教授在吳堡那個地方後來到了牛津,現在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院長。那麽您的個人命運和改革開放30年是密切相關的。 

  張維迎:是。 

  王魯湘:這種命運的改變就是您現在,我們紀念改革開放30年,從個人史的角度,您有什麽感觸? 

  張維迎: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不會有我的今天,我剛好是1978年上大學,因爲在這之前的話,大學要,工農兵必須要推薦,如果推薦的話我是肯定沒門,正因爲鄧小平開始了改革,其實在1978年的其他改革之前,首先開始教育,教育就是恢復高考制度,那這個其實不光改變了我的命運,而且改變了好多好多人的命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