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宣傳部門当確立社會共享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09-04-22 10:41:22  


 
幹部黨員當中缺乏有效認同感

  這是對執政黨最大的挑戰,甚至是最大的威脅。執政黨沒有一整套可以讓大多數黨政幹部所接受的意識形態,表明這個黨在其幹部黨員中沒有有效的認同感。

  的確,多年來,執政黨在“不爭論”的構架中努力建設其官方的“意識形態”或者主導思想。這樣的努力貫穿在建設“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等方面。

  但是,這些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意識形態了,因為它們或者是為了論證新政策的合理性,或者是為了引導新政策的制定。它們所能影響的是黨政官員的政策行為。或者說它們並不能構成一個政黨的認同感。正是因為不是認同感,它們就很難約束黨政官員的行為。

  儘管中共高層也一直在強調另外一些方面的意識,如“德治”和“黨性”等,但遠遠沒有能夠成為黨政官員的內化價值。物質主義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黨政官員唯一的意識形態。正因為這樣,腐敗變得不可避免。

  這些年來,反腐敗運動連續不斷,並且往制度化方向發展,建立了很多反腐敗的專門機構,但現實情況是腐敗越來越嚴重。

  同樣嚴重的是因為沒有意識形態,沒有共享價值,社會對執政黨也沒有基本的認同感。這是各種社會思想和意識形態廣泛傳播的主要原因。

  一種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傳播並不僅僅是因為少數傳播者,而是因為社會的接受。任何一種思想不被社會或者社會的一部分人所接受,就很難生存下來,更說不上影響力了。

  “領導權”這個概念筆者曾經談過,這裡有必要再強調一下。這個概念來自意大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葛蘭西。根據葛蘭西的研究和(歷史)反思,一個執政黨的權力由“領導權”和“統治權”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既互相關聯但又具有不同的政治性質。意識形態的領導權是以特定的意識形態通過和其它意識形態的自由競爭而得到的地位。

  社會成員自由選擇該意識形態,自願接受認同這種意識形態,並且在行動中受這種意識形態的引導或者指導。但意識形態的統治權則不一樣。

  統治權往往是一個政黨或者政治組織在取得政權以後把自己的思想或者意識形態加於社會群體之上。意識形態確定其統治地位並不見得是通過自由競爭,而是可以通過政治的、行政的、法律和經濟的各種力量加於社會群體。

  意識形態的統治權儘管並不排斥領導權,但兩者的區別是顯然的。領導權並不包含強制性,而統治權則包含有強制性。所以,一般而言,意識形態的領導權較之統治權具有更廣泛的合理性和社會性。

  再者,要造就一個執政黨的領導權,該政黨就要超越本身的利益,而能代表其它社會階層和階級的利益。利益代表因此也不能有選擇性的,而是要反映整個國家甚至民族的利益。如果一個政黨的意識形態是社會大多數自願接受的,那麼該意識形態也表現為這個社會的共享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