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尋回,而非告別“五四”

http://www.CRNTT.com   2009-04-24 10:34:18  


 
  對“五四運動”這樣一場在中國現代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運動,任何輕易的結論都為時過早,政治性的結論更是站不住腳。不過,各種評價中所體現出來的態度倒也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五四運動”盡管已經成為歷史,但仍然具有深刻的現代性。無論從“五四運動”來反思現代還是從現代來反思“五四運動”,人們都可以看到這場運動的偉大性和其深刻的歷史性。

  今天中國各界所討論的問題實際上是“五四運動”以來一直所存在著的。現代人們所提出的問題和“五四”一代所提出的問題,在思想層面并無多大差異,所不同的這些問題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是老問題、新提法。

  也應當指出的是,“五四運動”的影響從一開始就具有全球性,影響所及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在內的華人社會。在這些華人社會,盡管同屬華人傳統,但在近代以來,因為歷史的分叉式發展形成了不同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形態,“五四”對各自的影響不同,不同社會的華人社會對“五四”的評價及其評價的參照價值都不同。這裡沒有可能涵蓋“五四”對所有這些社會發展的影響。本文因此聚焦於“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即中國大陸。但即使聚焦於中國大陸,要對“五四運動”之後的中國思想領域的發展說個清楚并不容易,是一件龐大而嚴肅的任務。同樣,要對“五四運動”作任何具有結論性的評價也不可能,因為對“五四”的評價應當具有開放性。歷史是開放的,對歷史的評價也應當如此。

需要“五四”的開放競爭精神 
 
  中國社會的這種現狀表明執政黨要重拾“五四”精神,通過各種“主義”的競爭來確立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與官方控制人們重回“五四”精神相反,執政黨現在需要的正是“五四”那種開放競爭的精神。官方擔憂思想運動的激進化可以理解,因為任何執政黨都不想看到任何一種思想的激進化。但是也必須理性地來看待“五四”思想的激進化。和其它所有的思想運動一樣,“五四”運動的確有其激進的一面,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激進批評。但是激進運動并不缺失其理性的一面。對執政黨來說,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思想的競爭而確立主流價值和意識形態,而非使用政治的或者行政的強制方式來遏制思想。

  這方面上世紀是有深刻教訓的。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當國民黨確立其統治權之後,就對“五四運動”進行批判和攻擊。國民黨的發展和“五四運動”分不開,但成為執政黨之後,就失去了“五四”精神,在思想領域呈現出保守主義趨勢。針對當時社會存在的很多問題,中國的知識界秉持“五四”精神對社會現實進行深刻的批判。執政黨顯然不想看到這個局面,因此動用各種手段來控制和壓制知識分子。執政當局對“五四運動”的攻擊因此變得不可避免。但這種做法適得其反。官方的控制反而導致了學生和知識界的更為激進化的思想和行為,因為他們相信只有通過激進化,才能解決中國所面臨的深刻危機。毫無疑問,失去學生和知識界的認同和支持是國民黨失敗的一個關鍵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