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亞太共同體理想色彩濃 不容易

http://www.CRNTT.com   2009-06-08 09:37:43  


陸克文的“亞太共同體”説來好聽,真有誠意做嗎。
  中評社北京6月8日訊/《人民日報》今天登出王棟的文章,作者認爲“亞太共同體”具有相當程度的理想主義色彩。文章内容如下: 

  第八屆亞洲安全大會上月底在新加坡召開,“亞太共同體”再次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由於諸多方面的差異和種種現實挑戰,“亞太共同體”具有相當程度上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對亞太區域架構的長期願景。 

  “亞太共同體” 是由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去年6月首次提出的。按其設想,2020年將建立一個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在內的跨太平洋兩岸組織,以亞太經合組織、東盟地區論壇、東盟10+3以及東亞峰會等現有的地區架構為基礎,發展應對跨國界的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增強區域內非歧視性、開放貿易機制,并提供長期的能源、資源及糧食安全保障。陸克文指出,懷疑論者也曾認為歐洲一體化缺少現實可能性,然而歐盟最終實現了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高度一體化。事實表明,“邁出第一步是必要的”。 

  “亞太共同體”構想是基於對亞太地區面臨挑戰的界定和認知。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氣候變化、能源與糧食安全、疫情等問題成為國際關系中的重要課題,恐怖主義滲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海盜猖獗也要求多層面的協調應對。 

  “亞太共同體”認可現有地區制度架構的作用。不過,在這一構想中美國仍將是最強大的戰略行為體,美國的戰略主導也被視為維護地區安全的關鍵。正是因為這一點, “亞太共同體”提出之初在新加坡、泰國等東盟國家受到冷遇。一些分析人士擔心,東盟國家在未來的地區架構中將被邊緣化。或許因為有這個背景,陸克文此次在新加坡刻意淡化大國色彩,強調東盟等現有地區制度在構築“亞太共同體”過程中的核心作用。 

  從深層次看,在國際事務中廣泛存在著各種觀念的碰撞。如果把美國學者米爾斯海默的“原教旨現實主義”邏輯推到極致,那麼任何關於國際合作的設想都是空談。而人們一旦屈服於未來衝突不可避免的認知,那麼這一邏輯就具有了“自我實現預言”的性質。東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相互依存,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有合作的現實需求,但在傳統安全領域則存在著嚴峻的挑戰。亞太一體化注定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進程,重要的是把握住合作機遇,共同克服現實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