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紅樓夢?“紅雷夢”?

http://www.CRNTT.com   2010-09-27 09:33:09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訊/建設者歷盡艱辛把事情辦成,責難者卻並不能因此而口下留情。拿新《紅樓夢》來說,李少紅導演也相當不容易了,她中途接手,殫精竭慮,據說頭髮都白了,終於讓這個浩大的項目順利完工。然而,自始至終,觀者很不買帳,戲稱曰“紅雷夢”。雙方的反差是怎樣形成的呢?——匯成一個詞就是:標新立異。主創者以標新立異為賣點,結果賣點卻成了罵點。

  ※標新立異從“銅錢頭”開始

  再怎麼搜羅“銅錢頭”的合理性,也無法自圓其說

  “我覺得,除了一些網絡暴民,觀眾並沒有強烈地揪著‘銅錢頭’不放”——很不幸,一不小心就被當作網絡暴民了。想當初“銅錢頭”的定妝照公布,那真是一片嘩然。隨後,主創人員忙不迭地尋找合理性。李少紅說,額妝在當時那個年代是一種時尚潮流,而且只有有錢人家的小姐才有條件打扮成那樣。洪晃也友情幫腔,“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期,女性們流行用各種各樣的小花片來貼在臉龐、鬢發上……是性感的象徵。”貼片是一種裝飾這不假,可是把它濫用成“銅錢頭”,還把“銅錢頭”上升到“時尚潮流”,再把“時尚潮流”當作達官貴人家的日常裝飾,這個邏輯就實在太彪悍了。事實上,“銅錢頭”只有戲曲舞台上才有,主要是方便男扮女妝。在清末以前,登台唱戲的都是男的,旦角也由男的演,為了更像女人才作一些必要的修飾。讓官宦人家學“戲子”的行頭,情何以堪?有趣的是,民國初年,有愛好京劇的票友們將《紅樓夢》改編成京劇,當時就用了“銅錢頭”,結果一亮相,台下觀眾就笑成一片,大家都覺得那種造型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氣質太不相符了。一百年前尚且如此,一百年後卻要努力證明其合理性,只能說勇氣可嘉了。

  “吐著吐著就習慣了”,要觀眾調整審美習慣

  葉錦添對自己的“創舉”滿懷信心:整體看《紅樓夢》是非常精致的,只是單獨曝光造型,才造成了公眾非議,“現在下定論有點早,如果大家整體看會更好。在李少紅看來,新版《紅樓夢》設計造型的難度不在於如何突破老版本,而是如何突破老版在人們心目中留下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總而言之,不是他們的設計有問題,而是觀眾的審美有問題,如果接受了,反而能成為時尚。其實,觀眾不是不能接受“銅錢頭”,張曼玉在飾演《青蛇》時就用了這種造型,反響就特別好,“銅錢頭之母”吳寶玲還覺得葉錦添侵權呢,但是《青蛇》能用,《紅樓夢》就是不能用,因為她們不是妖怪。

  葉錦添說出個中奧秘:把一些新的東西帶給觀眾

  為了替“銅錢頭”撐腰,李少紅還搬出了“沈從文之後中國古代服飾第一人”。據說,額妝最早見於南北朝的佛妝,北宋時最盛行,真正能實現額妝效果的大多是官宦人家的閨秀,等於是規範了當時貴族的妝容,來區別世俗(可憐咱一直以為世俗是與宗教對應的,而不是與貴族對應,另外,北宋還有所謂“貴族”嗎)。北宋貴族盛行“銅錢頭”——這應該列入2010年考古十大發現了,不知在誰的詩文里找得到這種描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