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南方科大改革理念遭遇制度障礙

http://www.CRNTT.com   2010-12-30 14:25:09  


 
  深大前車之鑒

  南方科大碰到的制度障礙,在深圳已有前車之鑒。

  深圳特區對一所好大學的渴求由來已久。深圳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深圳高等教育規模位列全國計劃單列市的倒數第一名,不如青島、大連,甚至不如寧波。

  基於這一緣由,三年前,深圳市政府將建設南方科技大學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這所學校的榜樣,是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大成立於1991年,是一所真正意義上“一出生就風華正茂”的大學,辦學十幾年,已在各類排行榜上躋身亞洲三甲、世界前五十。

  有人將其“速成”的秘訣總結為兩個詞:錢和制度。這所大學創辦資金近20億美元,龐大的數字讓議員們吵了不少架。白花花的銀子配以現代化的大學管理制度,最終令教授和學生趨之若鶩。

  深圳並不缺錢。深圳的財政年收入即將超過千億,花幾十億人民幣建一所大學,不是啥難事。南方科技大學能否成功複制香港科大的成功經驗,制度是關鍵因素。

  創辦於1983年的深圳大學,正是因為無法突破內地的制度束縛,而最終“泯然”眾校矣。

  這所深圳的第一所大學,當年也曾寄托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夢想。當時深圳財政年收入僅一億多元,卻拿出一半的錢辦大學。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兼市長的梁湘喊出豪言壯語:“賣掉褲子也要把大學建起來!”

  大學是建起來了,但卻與最初的理想漸行漸遠。校長章必功說:“深圳經濟的發展坐了特快列車,深大坐的是教育體制的馬車。”

  人事制度僵化,官本位嚴重,學術泡沫抬頭……深大經濟學院院長陶一桃曾希望引進一位水平高的新加坡教授,卻被人事制度卡住。大一統的學位管理制度,也讓深大的發展邁不開步子。直到2006年,深大才獲得博士授予資格。此時這所以改革創新為理念的大學,建校已經23年了,“東南亞學術明珠”之夢也付之流水。

  不做體制的乖孩子

  從一開始,南方科大就帶著深圳大學未競的夢想,以異類的形象闖入中國高等教育界。它的遠大理想令公眾振奮。

  2007年,深圳市政府開始籌建工作。次年,校長選拔工作開始,一下子吸引了全球目光的關注。這是一場動用了獵頭公司的全球遴選,和“教授家中坐,校長天上來”的傳統體制比起來,意義不言而喻。

  不過,獵頭公司並非遴選過程的全部,也無決定性作用。一位參與組織遴選工作的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準確步驟是:由獵頭公司和同行專家同時篩選推薦名單,擇優形成10人名單後,交由遴選委員會投票決定。委員會主任,是市委組織部部長王穗明。“遴選委員會不是市委常委會,更不是科長處長組成的,里面專家學者的比例超過70%。”這位負責人說。

  最終,委員會選擇了朱清時。這似乎是理想與現實“接軌”的最佳選擇。朱清時是信奉改革的教育家,任中科大校長期間,他曾以堅決抵制擴招、無視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等贏得聲譽。同時,他是一名中共黨員,“政治上靠得住”。

  朱清時本人也懂得利用這種身份推行改革。上任不久,他就提出兼任南方科大校長和黨委書記。這樣,就不會違背高等教育法規定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