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http://www.CRNTT.com   2011-09-30 10:51:41  


屠呦呦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拉斯克獎頒獎儀式上領獎。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訊/9月23日,國際醫學大獎—諾貝爾獎的風向標—美國拉斯克獎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頒發給屠呦呦,以表彰她為挽救數百萬瘧疾患者所作的巨大貢獻。這是拉斯克獎設立65年來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屠呦呦到底是怎樣一位科學家?這個“三無教授”又是怎樣“崛起”的?廣州時代周報昨天登載文章《“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句詩出自《詩經》,其中的“蘋”指的是蒿類植物。這就是科學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來。或許是巧合,或許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詩經》產生近3000年後,這位叫“呦呦”的女科學家和她的研究團隊,也正是從青蒿中發現了專門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這種藥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9月23日,國際醫學大獎—諾貝爾獎的風向標—美國拉斯克獎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頒發給屠呦呦,以表彰她為挽救數百萬瘧疾患者所作的巨大貢獻。這是拉斯克獎設立65年來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

  “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並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並不常有。”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在講述青蒿素發現的意義時說。

  消息傳到國內,榮耀背後,一個和“兩彈一星”齊名的“523”項目開始浮出水面,同時伴隨的還有對屠呦呦本人的質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