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構建以就業優先為目標的宏觀政策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12-02-21 09:06:26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制定的《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近日正式發布。這是中國首部由國務院批轉的促進就業專項規劃,對“十二五”期間中國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上海證券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文章表示,在該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並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與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相互協調,形成促進就業的綜合性經濟政策體系。因此,如何在具體的宏觀調控實踐中,構建實現就業優先戰略目標的宏觀調控體系,是一件必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早在去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之中,就提出了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的任務。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多人口和最龐大勞動力隊伍的發展中國家,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日益複雜的情況下,將解決就業問題放到宏觀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優先位置,既符合邏輯也符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具體來說,就業優先戰略來自國內外兩個方面的經驗總結。

  先來看看國外。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失業問題便成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最為頭痛的難題,也成了解決所有困難的關鍵因素。根據歐盟發布的最新數據,歐盟國家去年12月份的失業人數總數為1650萬人,失業率高達10.4%,這是歐盟國家失業率最高的一次。其中最為嚴重的是西班牙和希臘,失業率達到20%左右。美國的失業率也同樣居高不下,雖經一系列的擴張政策刺激,美國的失業率目前仍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而且失業時間超過27周的長期失業者數量達到550萬人,占總失業人數的42.9%。

  龐大的失業隊伍給歐美各國帶來了諸多的麻煩,也給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製造了巨大的障礙。由於政府債務沉重,為了削減赤字、減輕財政壓力和提高還債能力,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緊縮性政策勢必影響到經濟增長、就業崗位的增加以及勞動者工資福利水平的提高,結果導致政局的動蕩和民眾的持續性抗議,一些高負債國家甚至出現了政黨輪替的局面。在促進經濟增長以增加就業崗位與削減財政赤字、減輕政府債務方面,宏觀政策普遍陷入了“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困境當中。

  再來看國內。中國的就業形勢從總的方面來看,似乎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嚴重。長期以來,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基本上都保持在5%以下,登記失業人數在1000萬左右徘徊。不過,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調查失業率指標測算,那麼中國的失業率可能在7%-8%左右的水平,與當前美國的失業情況差不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