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啟越:香港高校是內地的鏡子

http://www.CRNTT.com   2012-07-15 09:06:21  


 
  詳叙之,他們的教授治校“變形”就是我們的大學行政化;他們的學術自由對應的是我們的思想固化;他們的學術操守對應的是我們的無底線抄襲等等。為什麼家長鼓勵自己的孩子心向香港高校,因為他們都深知內地教育體制的種種弊端。“哈哈鏡效應”不僅僅體現在教育體系上。我們為什麼要挖空心思、處心積慮地去美國以及中國香港等地區生孩子,因為我們不能生二胎,我們是否要反思我們實行了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個當下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遭到詬病的政策為何還在推行?富人乃至中產階層為何熱衷於移民?他們決策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孩子的教育,移民地至少沒有小升初的煩惱;二是法制環境的完善,至少不用擔心自己的房屋被強拆,食品有非法添加劑。說白了,選擇不同地方的大學,這其實是對社會環境的投票。

  所以香港等地區吸引我們“用腳投票”的優點,恰恰是我們做得不好的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惟有彌補了這些短板,我們才能“回收”那些“投票”。

  但是,我們不必對此心存警惕,我們更要鼓勵更多的內地高中畢業生進入香港的大學接受教育,實現多方共贏。對於內地高校來說,在高考報名人數逐年減少、高考優等生心向海外的雙重壓力下,他們必須直面自己的教育體系弊端,以外力促進中國內地高校的深層次改革。

  而對於內地的學子來說,他們在香港等地接受了不同於內地的教育,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培養了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能力。這些具有獨立學術研究人格的畢業生將給中國未來帶來巨大的變化。1949年前後的內地移民香港潮,從董建華的家族到邵逸夫,再到李嘉誠等,這批移民在隨後的幾十年內改變了香港。而這一輪內地學生赴港就學潮,受益最大的將是內地。

  我們有理由相信,人性化的教育能在香港落地,就能在同為一個國家的內地生根;香港能建設完善的法治社會,中國內地就沒理由說不行,其他亦是同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