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羅天昊:上海哪點比北京強

http://www.CRNTT.com   2013-02-06 10:51:47  


“首堵”北京  
  中評社北京2月6日訊/京滬爭雄,相持百年。上海被稱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從經濟上而言,上海確為中國內地最大城市。不過,從傳統上講,作為首都,北京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命之城。

  根據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和北京分別稱為中國人口第一和第二大城市。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為2069萬。上海常住人口是2347萬。就面積而言,北京市總面積比上海大一倍有餘,人口比上海稍少,但是,說到首都,風傳為“首堵”,為何同為大城市,上海的堵車情況,要遠遠好於北京?

  一葉落而直天下秋,堵車背後,是兩個城市不同的發展模式。

  北京堵車的根源,並非僅僅在於道路規劃,而在於發展的不均衡。

  2011年(2012年數據還不全面,暫以2011年統計),北京總產值約16000億。北京各個區中,朝陽,海淀,豐台,石景山,東城,西城六區的產值超過11000億,占北京總產值的四分之三左右,而其面積,卻不到全市面積的8%,也就是說,北京的城區經濟產出效率,大約是郊區的30倍。其中,產值最大的朝陽區,其產值超過3000億,而產出效率最高的西城區,總產值達到2100億,是延慶的大約30倍,而其面積只有延慶的約四十分之一,單位土地面積產出效率足足高出1000倍左右。

  城區與郊區差別的過大,固然使中心城區產生了聚焦效應,但是,也造成了郊區的塌陷。由於城市中心經濟力量的集中,北京的資源基本被城區掌握,如此,人口亦主要被城區吸附。目前,北京市區總人口超過郊區總人口。城區的人口密度,十倍於郊區。

  在此情況下,工作機會都集中在城區,北京成為一個分裂的城市。大量的人口,擁擠在中心城區的彈丸之地,各種人均資源,都非常低下,此外,還有大部分人是在城區上班,而散居在通州,昌平,房山,大興,順義等郊區,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睡城”。而這些散居在郊區的人口,其白天的活動,仍然需要占用城區的資源,道路交通,亦是如此,在北京,每天下班時間,往通州方向的車輛,從來都是黑壓壓一片,連綿數十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