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5-10 10:05:24  


京津冀一體化的規劃,重點在於機制建設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訊/京津冀一體化,首先是一個區域問題,中國的區域問題和國際不太一樣,需要了解中國的區域特點。

  新京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文章分析,一、以行政區為主導的區域發展大框架。行政區導致基礎設施的配置和公共服務體系的供給在某種程度上相對封閉。

  二、區域內有不同等級的行政區。通過不同層級城市來體現,使城市的等級和行政區緊密聯合在一起。

  三、中國的區域某種程度上是相互競爭的關係,不是協作的關係。行政區域的政績考核和公共資源的供給差異,導致這種競爭在近三十年、特別是近二十年來,越來越強烈。在這種競爭格局下,大量政府配置的要素和資源價格被大大壓低。

  四、自然、環境和區位條件不同,區域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所以,不同區域的協調發展與合作規律是不一樣的。

  在這個認識框架內,如何認識京津冀一體化?

  文章表示,首先,京津冀是中國行政區劃中最具有特點的一個區域,有強烈的行政色彩,是兩個政治局委員領導的北京和天津,和兩個中央委員領導的河北省,他們在區域等級上是不對等的。

  第二,在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一系列思維方式都是圍繞著“保北京”為前提提出的,這就使整個區域出現了不均等的機會,也使資源配置出現了巨大的空間差異。

  第三,由於歷史的原因,也有發展階段的原因,三個地區的發展呈現不同的特色:北京通過絕對的行政權力和行政機構設置,高度聚集了服務業,儘管也有很多工業,但是以服務業發展為重要特色。天津是傳統的工業城市,到今天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中後期階段。河北在“保北京”的前提下,享受不到北京對它產生的各種功能輻射,大量的人才資源還被吸引到北京來,只能在已有的資源條件下發展特色產業,比如有鐵礦、有煤礦,所以發展鋼鐵工業。但是在發展階段、人均投資水平、人均財政收入上,三地有非常大的差距,“環北京貧困帶”就明顯呈現出這個差距。

  第四,在各自不同的發展階段下,整個區域中出現了強烈的同構競爭。大家都希望按照中國城市發展模式獲得更多的優質資源。河北在環北京經濟圈的規劃中,確定了沿北京的14個試點城市,在他們各自制定的城市發展規劃中,出現了競爭的姿態。本來從北京的角度講,低端產業外移,向河北等城市輻射,但是河北則希望吸引北京更多的優質產業進來,周邊14個城市提出的概念同構,都希望把北京的房地產項目移到本地。在都以房地產發展作為重大依托的情況下,周邊的中小城市形成了同構競爭。這種態勢不僅沒有得到資源特點的互補,反而產生了強烈的競爭,加劇了封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