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把握當前大宗商品價格調整有利時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08:57:48  


 
  用好資源產品價格低迷有利時機

  文章指出,改革開放30年多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大量歷史欠賬,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嚴重的環境污染。目前華北地區霧霾籠罩,南方部分省市土壤重金屬超標,全國一些湖泊河流水質惡化,甚至不能用於灌溉等,構成了中國經濟的最大歷史欠賬。二是城鄉基礎設施與公用設施薄弱。幾場豪雨可以將許多城市陷於嚴重內澇,甚至付出生命代價;一些重點城市大醫院普遍人滿為患,醫療資源長期超負荷運轉;三是重點城市住房供應不足,一線城市被迫進行限購,房價依然上漲;四是全國許多城市全面擁堵,越來越堵;五是國防建設與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地位不匹配,中國雖然號稱全球經濟老二,但其軍事裝備水平與美國差距甚遠,甚至比其他發達國家也有較大差距。此外,我們在教育、養老等諸多民生方面也有著大量歷史欠賬,服務能力嚴重不足。

  正是這些歷史欠賬,構築了現階段中國經濟結構最大失衡,損害了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基礎,影響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與生存質量的提高。因此,無論是穩增長、調結構,還是惠民生,都必須進行國民經濟短板領域大規模投資。這麼做不僅能夠增加當前有效需求,化解產能過剩,穩定經濟增速,還可以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為今後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償還國民經濟短板領域“歷史欠賬”,意味著大量投入,包括人、財、物等多方面投入。而自從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全球能源、金屬、礦產、穀物等大宗商品需求一直沒有恢復到最好水平,又由於美聯儲加快退出“量寬”,引發美元升值,以及國際投行借勢打壓,致使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供應充裕,價格行情低迷。這是我們低成本投資建設,盡快償還歷史欠賬,彌補經濟短板的最好時機。否則,隨著中國老齡化的發展,勞動力全面緊張;全球通貨膨脹汹湧而來,大宗商品行情重歸“牛市”;國內外進入加息周期,資金使用費用提高,勢必導致經濟建設成本急劇增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