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朱清時:中國教改先行者

http://www.CRNTT.com   2014-09-04 13:53:17  


 
  朱清時:梁湘吧。當年他在蛇口做的改革,遇到的衝突、矛盾、爭議,比南科大大得多。但歷史證明他是對的。他的意義就在於,他披荊斬棘,是先行者。南科大跟這個類似。南科大的改革,跟別人做的不一樣,爭議是免不了的。

  南都:你希望自己留下怎樣的歷史評價?

  朱清時:中國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這個評價就好了。我們做的事情,之所以全社會關注,就是因為這件事大家都想做,都覺得應該做,但過去很長時間都是停留在口頭上,真做起來很難。南科大的意義,就在於把中國教改大家都認為應該做、想做的事情付諸實踐。

  南都:現在會每天翻看報紙,看大家對你的評價嗎?

  朱清時:南科大教改班“高考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天天上網看,看各方的反應,那時很緊張,後來發現身體不行了。我現在(懂得)自我保護了,就是盡量不看這些東西,看了思想就會被抓進去。南懷瑾說放下,我明白這個意思。盡量不去看。

  南都:還記得“自主招生,自授文憑”喊出來的時候,舉國關注。有人說你被輿論裹挾進去了,當時有沒有擔憂?

  朱清時:當初確實沒有想到受這麼大的關注。看到輿論爆炸了,是有點緊張。因為中國社會是講穩定的,輿論太熱了,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轉,也不是我能控制的。

  謗譽相隨

  如果我不堅持,那就沒法做了

  南都:有人說,你以前是比較清高的人,就是如果你覺得其他人錯了,你是對的,也不會去解釋的。

  朱清時:我在中科大當校長的時候,學校很成熟了,很多事情不用我操心。其實我當校長之前沒有做過行政,是個純粹的學者。1991年45歲當院士。我當學者養成的習慣,就是遇到爭議不急於解釋,覺得爭論也說不清楚,所以就給他們留下這個印象。

  但在南科大不一樣,就像我們遇到的港科大三教授出走、公開信事件。如果我不說,學生、家長就會受到很大壓力,他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我就是出於對他們負責考慮,也要說出來。在中科大的時候,說不說沒關系,不牽涉到學生。但在這裡不行。我一定要讓人明白南科大的改革是什麼樣子。

  南都:如果不解釋、溝通,不理解你的人會覺得你獨斷。

  朱清時:是的,這是我做領導的缺陷,我不是那種很愛溝通的人,所以就給人一種獨斷的印象,我想這跟知識分子的本質有關。我長時間以來就是一個學者,不善於溝通,也不善於討好上級,和上級、同事溝通。

  南都:以前有報道說,你跟市政府溝通是比較強勢。甚至有人說,“誰欺負誰都不一定呢。”

  朱清時:是。南科大有些事情,是我來之前跟市委市政府商量好的,這些事情我就一直堅持。如果我不堅持,那就沒法做了。我堅持、強勢的,都是事前商量過的。問題在於,當初同意我這些想法的領導,可能都不管這些事情了。而管這些事情的,都是另外的人。對他們來說,以前的人同意不同意無所謂的,都是誰現管誰說了算,所以自然會發生一些這樣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