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曉靈:用市場化思維和手段去杠杆

http://www.CRNTT.com   2016-04-14 08:53:18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是今後幾年優化中國經濟結構、加大社會有效供給的重要任務。

  清華金融評論發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文章稱,高企的債務率和銀行不良資產的上升既制約著實體經濟的發展,又加大了金融風險,於是用債轉股的方式去杠杆受到了決策層和市場的關注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債轉股的宏觀思維與微觀視角

  文章認為,中國企業債務率高於發達國家,從宏觀層面講是中國以銀行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決定的,因而解決中國企業債務率高的問題根本出路是發展多層次的股本融資渠道,讓企業能有效地平衡自我的資本、債務結構。

  從微觀層面看,降低單個企業的債務率是一個財務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問題。當一個企業債務水平過高陷入經營困境時會形成不良債權,如何處置不良債權、是否需要將不良債權轉化為股權應是債權人利益最大化考量後的結果。

  債權人將債權轉化為股權或者是為了優化企業的股權結構改善企業經營,以減緩當期的利息收入換取未來企業價值提升的結果,或者是為了獲取企業重組中的更大話語權,最大限度地減少財務損失。債轉股無論是哪種情況,對於被處置企業而言都不是免費的午餐,都是以出讓控制權為代價換取重生或平穩的市場退出。

  上個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為了處置巨額的銀行不良資產和某些國有企業全負債經營的問題曾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了銀行的不良債權和對一些企業實行了債轉股。這些措施迅速改善了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但也讓財政擔負了相應的債務和相當的損失。由於當時的債務重組是在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之間進行,最終都體現為財政的損失,因而銀行對於債轉股的企業,一是不參與經營管理,二是銀行股權退出時沒有按企業市價轉換。因而留下了債轉股是減輕債務負擔的印象,是一個不需回報的“免費午餐”,這是對債權人利益的巨大損害,也是對市場規則的一種破壞。

  目前中國主要的銀行都已是上市公司,銀行不僅要對國有股東負責,更要對資本市場的中外股東負責,所有重大事項要對外披露,因而當前的債轉股如果涉及到銀行債務必須用市場化的方式處置,堅持公平交易的原則。

  用市場化方式實現銀行債轉股

  文章表示,間接金融為主的金融體制決定了中國債轉股的主體是銀行債權問題。

  亞洲金融危機之前中國政府財力有限,資本市場剛剛起步,因而出現了許多無本經營、全負債運行的國有企業,這些企業成為銀行債轉股的主要對象。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共接收銀行不良資產13939億元,資金來源為資產管理公司向對口商業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券8200億元(財政提供擔保)和央行再貸款5739億元。其中,國務院批准原國家經貿委推薦規模內債轉股企業580戶、債轉股金額4050億元。

  當前國有企業規模和實力有了極大的增長。截至2014年末,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共有15.5萬戶,資產總額102.1萬億元,淨資產35.6萬億元,其中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資產總額38.7萬億元,淨資產14.3萬億元。國有企業改革已進一步深化,對於有市場發展前景只是短期有流動性問題或因為行業周期暫時陷於困境的企業,如果有國家需要控制的,可以通過國有企業經營公司進行資本配置,不需要國家採取負債措施為這些企業注資。對於國家不需要控制的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在債權銀行的主導下利用社會資金進行債轉股。目前中國市場最大的問題是大量資本缺乏有效的投資標的,如果由銀行通過其投資的資產管理公司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對標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同時歸還銀行貸款,一能緩解企業的當期財務負擔;二能由銀行和投資基金對標的企業的治理結構、經營管理進行優化,產能進行整合,從而提升企業的發展能力和市場價值。

  讓銀行通過股權基金的方式實行債轉股可以減少債轉股的道德風險,企業知道進入債轉股程序首先放棄的是經營權和重組主導權,就不會形成爭當債轉股企業的局面。

  在債轉股工作中規範金融業綜合經營

  文章提出,同一金融機構以不同方式介入銀行、證券、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等業務已成為現實,但以中國目前的金融法治環境應實行法人分業、集團綜合的綜合經營模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