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僅靠市場化手段難以去產能

http://www.CRNTT.com   2016-05-02 07:41:01  


 
  配套措施是去產能的關鍵

  文章指出,國務院關於鋼鐵和煤炭兩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兩個文件印發以來,財政部、人社部、國土部等部門制定了八個專項配套政策文件,目前已經印發四個,未來還會有財政、環保、稅務、質檢等另外四個方面的配套文件出台。財政方面,未來兩年1000億元中央工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是最受關注的領域。

  從微觀調研情況來看,各地在切實落實去產能政策,但從執行層面來看可能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價格恢復導致的複產激勵,去產能不徹底導致隨時有反彈壓力;二是上報的去產能目標或與實際落地情況存在偏差,事實上上報目標與爭取專項支持資金有關,是否具體落實還要等待配套措施的落地情況。

  政策的實施應該更加徹底、堅決,三個問題是關鍵:第一,去化的產能使其失去複產可能性;第二,差別化信貸政策保障優質產能健康存續;第三,解決好人員安置問題。

  去產能的對象方面,以效率為標準,不以公司屬性一刀切。整體來看,目前的信貸政策對國有企業相對寬容,對民營企業比較苛刻,導致民營企業在再融資方面處於劣勢地位,一些經營效率尚可的民營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無法持續生產,但部分生產效率低的國有企業由於再融資能力強,依然占用大量的社會資源。以市場化的原則去產能,應以效率作為衡量標準,不要讓落後產能占用社會資源。

  信貸政策方面,應多渠道並舉。當前由於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多發,債券投資人風險偏好降低,導致過剩行業通過直接融資市場融資難度加大,4月有約60期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涉及金額近600億元,其中多數為過剩行業。由於這些行業自身現金流創造能力差,償債嚴重依賴借新還舊,在這種背景下,通過銀行信貸補充直接融資顯得非常重要。一旦企業發生階段性違約,將導致其徹底失去在債券市場融資的能力,甚至影響到該地區其他企業的再融資能力,信用風險將可能演變為系統性風險。

  人員安置方面,應根據地區特點差異化處理。鋼鐵、煤炭行業的大型國有企業人員負擔重,許多企業的員工人數在10萬人以上,如果不妥善解決,將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對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的地區,可以吸收就業的新興行業較少,內部轉崗困難,需要依賴更多的財政支持實現人員的分流。對於產業結構較為多元的地區,盡量通過轉崗培訓,實現人員分流,重點發展第三產業,支持教育、醫療等行業發展。

  總之,在鋼鐵等傳統製造業產業去產能的過程中,應綜合利用各種手段,關注經濟發展和人員安置等全部問題,為產業後續堅實發展鋪路奠基。應落實差別化的信貸政策,政府聯合金融行業,確保去產能過程中經濟平穩發展。企業明確去產能以實現產業升級的目標,斷臂求生,響應行政指令。同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齊心協力,對相關企業進行獎補,妥善處理人員安置等相關問題,引導鼓勵企業尋求轉型升級,以綜合性的手段,達到去產能的現實目標,完成結構性調整,保證未來產業升級的可行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