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依附或平衡 台選舉決定發展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20-01-29 00:14:01  


 
  三、中性選民的訴求日益多元化

  自2000年台灣發生首次政黨輪替之後,藍綠兩黨都曾“完全執政”,但台灣民眾很難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政黨政治給社會良性發展帶來的好處,選民對於政黨的冷漠和不滿情緒與日俱增。④近年來,一些民調數據都顯示,“中間遊移選民”群體的數量不斷擴大。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兩大政黨在縣市長層次以下的領域,影響力明顯下降。⑤

  我們一般認為,“中間遊移選民”是一些經濟理性選民,他們會根據各個政黨的政策主張來決定自己的投票取向。但實際上,被歸為“中性選民”的群體其內部差異性遠遠大於同質性。例如,以柯文哲為代表的所謂 “白色力量”,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⑥其支持者純粹是出於對藍綠政黨的不滿,而並沒有統一的訴求。在這次“總統”選舉中,“第三勢力”一度呼聲很高,但是最後仍無法協調出一組人馬出來競選。表面上看,是因為相關政治人物各有盤算,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們的支持者嚴重分裂、缺乏共識、無法並肩戰鬥。

  台灣青年群體訴求的多元化更為顯著。從社會人口結構看,目前台灣 20-39 歲的青年人有 676萬,占選民總數的 35%,可以說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但是這些台灣青年大多沒有明確的政黨認同,且政治態度非常不穩定。例如,在2016年大選時,台灣青年受政治和經濟“安全”以及個人生存發展問題的影響,大多支持蔡英文。但是蔡英文並沒有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未來。所以,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很多青年選民用選票來教訓民進黨。這次“總統”選舉,受香港問題等因素影響,一些年輕人又轉向民進黨,重新支持蔡英文。而且青年的政治訴求也非常多元。有的秉持“小確幸”價值觀,有的則看重“同婚”議題。甚至是對於青年普遍關心的收入、就業和發展問題,其立場也有不同,有些認為應該積極投入全球化的歷史潮流中,也有的受世界性的反體制浪潮的影響,訴求反全球化、反權威、反精英。所以,台灣青年雖然被視為一個群體,但是這個群體是高度碎片化的。

  四、互聯網加劇了政治版圖的裂解

  長期以來,台灣政治板塊主要以藍綠(或統“獨”)來劃分。過去台灣內部也存在階級問題、貧富矛盾和其他一些議題,但一到“總統”選舉,受政黨的強力意識形態動員,階級、貧富分化等議題往往讓位於統“獨”議題,藍綠力量歸位。2014年柯文哲的崛起,也主要是吸引處在藍綠光譜中間的這部分選民,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台灣政治版圖劃分。雖然各界對藍綠惡鬥多有抱怨,但無可否認,藍綠兩黨在台灣社會中扮演了社會主幹的作用,能夠對社會進行基本的整合。但是隨著台灣政治版圖的碎片化,藍綠兩黨要整合台灣社會,難度急劇增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