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還能折返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2-08 00:01:35  


 
  事實上,中國傳統政治中的“統一觀”,是天下大一統為核心,追求的是一種普天之下,萬事萬物,各安其位,各守其分的秩序和諧。但是中國的這種國際觀,不適應近代西方興起的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關係,中國在歷經百年的挫折之後,也順應時勢,建立起以“國家”為主體的新國際觀。如今中共對“統一”的看法,也早就是以西方政治學“國家統一”作為“統一”的定義,但是在“港、澳回歸式”的統一和台灣“化解政權敵對式”的統一之間,雖然還是有所不同,但是已經不以西方政治學的“國家”為典範,則是相同的思考基礎,否則就不會提出“一國兩制”這種辦法,而是既已回歸,必然分期分段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以符統一國家的標準。可見問題不在“一國兩制”辦法本身,也不在於“統一”的定義,而在於“港、台”的反共意識形態,在大半個世紀教育下,已經深入“港、台”人心,形成對共產主義的厭惡、害怕和對中國共產黨絕對的不信任,所以根本的問題根源不在“如何定義統一”,也不在“一國兩制”的辦法是否吸引人,因為在當前的台灣相當一部分的人是反中國的、反統一的、視中國大陸為外國,所以中國大陸的某些“公知”人物,若建議北京真按卜睿哲的想法,除了必然面對更多的失望、更大的失敗之外,不可能扭轉頹勢,以致最終除了“武力統一”之外,別無他擇。

  二、局限的視角

  問題的本質在於在這場美國霸權全力遏止(非“制”)中國崛起的大博弈中,美方固然在朝鮮、伊朗問題上並不如意,在一帶一路上,在南中國海的議題上屢屢挫敗,收獲甚微,但是在“港、台”問題上的挑釁則是十分成功,甚至可以說是大有斬獲。這等於是在中國崛起和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設下了最麻煩、最棘手的路障,成功地讓“港、台”死心塌地扮演著不讓中國“和平”崛起的棋子,你要“和平崛起”?除非我倒地不起。為什麼“港、台”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而澳門則沒有,除了大小、葡英的帝國主義重視程度、統治方式的差異之外,個人以為最關鍵的就是“教育”。葡國在澳門名義上是400年,事實上,直到1846年之前,葡萄牙都沒有對澳門進行殖民統治,而僅僅是租居。到1887年年底,葡萄牙與大清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這個條約在法律上承認了葡萄牙對澳門“永居管理”的權利。③

  他們在教育方面是採比較放任的方式,此一方式涉及學校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課程大綱,尤其對私立學校,④在文化上澳門也沒有後殖民化的現象,簡言之,澳門人民沒有被“反共”教育洗腦。而台灣在七、八十年來的反共、反中的教育下,一般人民在思考兩岸關係時都被三種思維所綁架:第一是從“反中”的唯一角度去閱讀中國大陸和中國共產黨的社會變化,而在閱讀的心態上是找“反中”的證據和理由,而不是客觀地理解中國大陸的變化。這是兩蔣的反共教育留下的遺產,其後繼者自然順利將之轉為“反中”、甚至“仇中”的教育。第二是從“自由民主”的唯一政治價值去判斷中國大陸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劣,從而“不民主”(不實行西方式民主)變成了台灣當局洗腦台灣百姓的利器。因此不論中國共產黨政治作任何的改革都是“專政”、“不民主”。自然也看不到2016年西方民主的“黑天鵝”所帶來的民主制度、無法自我治癒的民粹症。第三是從以己為唯一正確去看待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差異,於是兩岸之間所有的“不同”,在台灣的大部分人民就自動地將之異化為“是與非”、“對與錯”。主觀地、習慣地、絕對地相信自己的“是”與“對”,必然失去民主原本應有的包容異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