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澳門愛國教育多元合作與協同推動

http://www.CRNTT.com   2022-12-28 00:11:40  


 
  (二)堅持推動組織落實。為推動澳門品德與公民教育的發展,提升學生品德與公民教育水準,教育暨青年局於2005年成立德育中心,推行道德與公民教育、“愛國愛澳”教育工作,並積極推動所有澳門中小學校設立“德育工作小組”。2017年,澳門大學成立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致力加強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弘揚中華文化,提高澳門居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2017年,行政長官批示在澳門基金會設立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目的是在澳門更深入、更全面、更有效地開展中國歷史文化和澳門歷史文化的研究傳播工作,加強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歷史文化教育,增強歷史文化自信和國家民族認同。2021年6月,由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公職教育協會、澳門高等教育發展促進會等共同成立“澳門愛國教育研究推廣工作委員會”,推動澳門的愛國教育工作。上述組織的成立,為在澳門推動中國歷史教育及弘揚中華文化奠定了組織基礎。

  (三)堅持推動學科建設。在教青局制訂的《課程框架》中,除了在小學、初中、高中單獨設立“品德與公民”科目外,還明確“社會”學科須分設“歷史”“地理”兩科目進行教學④,以進一步落實愛國教育。此外,課程結構還允許各校開設校本課程,如教業中學將“國學經典”“書法”“武術”等列為從小學到高中階段的必修科目,把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愛國教育的重要內容。

  學科建設不能沒有教師的參與。為儲備具有國情及區情認知基礎的教學人員,特區政府自2011/2012學年起實施“國情教育教師培訓計劃”,該培訓課程包括澳門社會文化專題與澳門歷史專題等內容。2003年,特區政府設立“骨幹教師培訓”計劃作為澳門基礎教育教師培訓的重要項目之一,其中,中國語文、公民、歷史等作為愛國愛澳教育的主要學科,為推動愛國愛澳教育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四)堅持推動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是增強愛國教育與歷史教育的基礎工程。回歸後,特區政府積極推動課程改革,按照2014年頒佈的《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無論在小學還是初中和高中,與“品德與公民”和“歷史”有關的科目都是必修的。而教青局德育中心在2006年至2019年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兩個階段編寫和出版了涵蓋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教育階段的《品德與公民》教材。教材非常關注學生身份認同的構建,在對“中國人”、“澳門人”和“世界公民”等身份認同議題的理解和處理上,均有明顯的進步⑤,其著力培養澳門學生的愛國意識與中國公民身份。

  在中學歷史教材方面,教育暨青年局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編寫初中和高中《歷史》教材,以幫助學校更有效地落實歷史教育。該教材的內容上強化了澳門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在澳門史與中國歷史的關係上改變澳門過去為澳門史編寫獨立教材的做法⑥,將澳門史融入中國史,有利於學生更清晰、更完整地形成和確定自己的身份認同和國家認同。從加強學生對澳門地理環境認識以及瞭解澳門與祖國密不可分的地理聯繫出發,教青局委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結合澳門學校及教師的特點和需要,編輯出版《澳門地理》初中補充教材,支持學校地理學科的發展及提供合適的教學資源。最後,教青局在編輯出版《普通話教材》(高、中、低)的基礎上,2019年與國家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合作編寫澳門《普通話》教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