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設新農村應強調特色和文化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09-04-28 11:14:47  


 
            文化廣場應當找到個性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南北、東西民居的不同風格,還有五十六個民族各自的民居特色,所以中國民居文化絢麗多彩。在我國的郵票設計上有一套中國各地民居的郵票,像客家的土樓、雲南的吊腳樓、徽派建築的民居等。我們在新農村民居的設計建設中,千萬不能在“建設新農村”的口號下搞政績工程,毀掉中國傳統民居特色,而應該精心設計,多聽專家、學者和農民的意見、建議,使我國的農村民居能在特色上贏得世界上旅遊者之心、生產加工者之心,居住者之心,在世界爭得一席之地,創造出自己的農村民居文化。

  新農村建設中另一個應該關注的問題是文化廣場的規劃和建設。文化廣場是人們交流最集中的地點,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不少地方鄉鎮都建起了文化廣場,但遺憾的是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除了夏季清晨群眾自發地到文化廣場鍛煉身體,傍晚到文化廣場休閒乘涼外,平時很少在文化廣場開展文化、培訓、體育、娛樂活動。這些問題與文化廣場的功能規劃是分不開的。各地在文化廣場的規劃中,往往存在一些誤區:

  模仿城市廣場建設,盲目求大;缺乏針對性,實用性差;缺乏特色,形式雷同;缺乏利用,使用率低;管理和維護滯後。這些規劃上的不足導致文化廣場喪失了應有的功能。

             農村畫卷更加絢麗多彩

  因此,新農村建設中,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到,文化廣場是農村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必須進行精心的規劃。文化廣場主要是為廣大村民提供良好的活動空間,滿足農閒時節及日常的休閒、交往、娛樂的功能要求,並顯示一個村莊的文化傳統、風貌特色。與一般的農村廣場建設相比,文化廣場的建設更側重於村莊地域文化特色的表達,凸現村莊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在規劃上,我們應當以“民”為本,充分考慮村民日常文化活動的需要,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實現廣場作為文化平台的作用。文化廣場建設還應尊重村莊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農村的風情民俗文化及當地的氣候條件,採用富有村莊特色的建築藝術手法和建築材料,以形成特色。廣場文化是大眾文化,應該為村民所理解、所接受。文化廣場建設應緊緊圍繞文化功能,凸顯主題。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理解農村的生活,從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個性,從個性之中尋找創作主題的源泉,才能形成文化廣場的特色和內聚力、外引力。

  我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應當是嶄新的和現代的,更應當是具有特色和文化內涵的。一條小溪,一座大山,一片樹林,一汪池水,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託。這些特色和傳統的價值認同,應當在我國新農村建設中得到體現和傳承。對民居和文化廣場的精心規劃和建設,將使未來的新農村這幅畫卷更為絢麗多彩。中國新農村必將吸引全球的目光!


 
 

 


 【 第1頁 第2頁 】